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
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帙身。
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
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悼念浙西提举李公的作品。首句“文献凋零半垄云”,描绘了李公生前所处环境的荒凉和历史文化的凋敝,暗示了其地位的重要性和身后留下的空白。次句“荆花旧宅冷溪滨”进一步渲染了李公故居的孤寂与凄清,以荆花和冷溪烘托出他的清廉和遗风。
第三句“欲知礼乐千年事”,表达了对李公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和影响的追忆,他的一生似乎承载了千年的礼仪乐章。第四句“曾寄行藏八帙身”,“行藏”指人的行为和隐退,八帙则可能象征着李公的学识渊博,他用一生的学问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第五句“旌节自天惊隔世”,以“旌节”象征权力和威严,表达对李公突然离世的震惊,仿佛天人相隔。第六句“衣冠入地见全人”,意为李公虽然去世,但其高尚品格如同衣冠永存,令人敬仰。
最后一句“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通过“鹄袍”(古代官服)和“宫槐”(古时官署常见树种),回忆起李公生前在官署中讲解经书的情景,即使风雨侵蚀,那些曾经的教诲和记忆依然如宫槐落叶般深深烙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深情缅怀了浙西提举李公的道德风范和学术贡献,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敬仰。
不详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寒芒曾动少微星,一水溶溶叠嶂横。
落日渔舟吹远笛,断烟戍屋带荒城。
沙鸥欲近如招隐,关树无多亦厌兵。
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
田家无律吕,声寄始华桐。
碧卷春风老,清吹野水空。
客心寒食后,牛背夕阳中。
不惹梅花恨,年年送落红。
名山隔风雨,几度梦空驰。
谷口重来路,云根旧别时。
玄门尊老宿,白发长婴儿。
欲问还丹事,林深鹤已知。
黄叶青苔昼掩关,无端两鬓为诗斑。
胸吞云梦不知岸,堂在崆峒岂有山。
卷道暮年荆璞在,传家遗墨浦珠还。
王良去后盐车厄,老骥空怀十二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