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阍辞

海外之民同戴天,覆盆在顶天悬悬。

天所覆载无颇偏,何为此地民颠连。

乙丙之际烽燧然,丁戊之交民孔瘨。

天魔对人舞蹁跹,鱼羊食人血湔湔。

杀人如篦如草菅,民居此间如拘挛。

足如茧缚手如捲,如肉如醢在刀边。

如獐如麋狼虎前,虎则咆哮狼流涎。

耳雷鼻火涎如泉,磨牙抉爪为戈鋋。

罗刹鬼国黑风旋,人肉为粮膏为餐。

一餐未饱万骨攒,肩膊高于火焰山。

浑沌无窍亦镵镌,况为血气何能全。

不角不爪堪一叹,天骄肆虐群生孱。

人类尽为异类残,何有飞走及蠉蠉。

杀机所逞毒◆◆,蒸为疫疠及黄瘅。

纷纷跕跕堕乌鸢,死或僵仆病迍邅。

病者死者郊遂迁,不然须遭挞与鞭。

重则系缧年复年,或鸩而死即方便。

讳死讳病泪涟涟,人间万户如禁烟。

疫所不及亦苦旃,防病骈将无病牵。

瓜蔓之抄果蔓延,我且翘首一问天。

天纵彼暴何为焉,岂为气数天无权。

古有大劫经三千,劫灰未满无可填。

须将人类劫中煎,但是为劫何矫虔。

祇将一岛付炎燀,东西之海何平平。

中央一土独倒颠,文物之邦辱腥膻。

伦类之祖一线绵,未知冥漠夫何言。

高高下下皆陶甄,生人机械亦戋戋。

天岂无力为转圜,何为坐视距喙专。

山有罴貙野有豻,狰狞头角行蹒跚。

避地欲到天门难,仰空呼吁天阊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叩阍辞》由清代诗人洪繻创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和对天道的质疑。诗中描绘了海外地区人民生活的苦难,以及天灾人祸的交织,形象地展现了人间的疾苦与死亡的阴影。

诗的开头以“海外之民同戴天”起笔,点明了主题——关注海外人民的生活状态。接着,“覆盆在顶天悬悬”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民生活在压迫之下,犹如头顶重压,难以喘息。随后,诗人通过“天所覆载无颇偏”,表达了对天道公正性的质疑,紧接着描述了乙丙、丁戊年间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天魔对人舞蹁跹”一句,将天灾人祸比作天魔的舞蹈,生动地描绘了灾难的无情与残酷。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人间的苦难景象,从身体的束缚到精神的压抑,再到生命安全的威胁,无一不体现了人间的悲惨境遇。诗中还提到了“罗刹鬼国黑风旋”,形象地描绘了地狱般的场景,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如同地狱一般。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天道的质疑:“天纵彼暴何为焉,岂为气数天无权。”表达了对天道为何允许如此暴行的不解与愤怒。诗中还提到了“古有大劫经三千”,暗示了历史上的灾难,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之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人性的扭曲以及对天道的质疑,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斗米叹

斗米易钱钱一囊,台湾未闻此奇荒。

闻之自古疑荒唐,不意年来屡屡尝。

今年米价尤殊昂,一斗二升银煌煌。

市中之米作珠量,食米之人膏粱肠。

贫民得米为米浆,升杓在手千金装。

又有无米无可望,朝朝采藿登首阳。

旱潦之后草色黄,茹草不得为寇攘。

明火杀人取所藏,比于倭人尤堂皇。

劫夺孰与税敛强,时或放火烧民房。

亦习洋氛效薄凉,暴政焚杀皆寻常。

盗为饥驱情可伤,况有道殣无劻勷。

算及锱铢添税章,民不得食泪汪汪。

房捐市税何处偿,说增一倍告四方。

人人争欲望苍苍,望天或雨钱与粮。

无肉可敷眼前疮,无水可苏赪尾鲂。

呜呼,无米孰为指太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估客行

曾闻海上蓬莱山,珊瑚之树翡翠环。

贸易往往得奇货,千艘万舶随去还。

今日来时非畴昔,魍魉攫人惊远客。

牵船上岸不放行,千金万宝皆一掷。

邱墟惨淡何市阛,轻行辄罚千百锾。

去家既苦远,居此复苦艰。

误入蓬莱山上山,无乃南峤鬼门关。

形式: 古风

闻日军队搜山感赋

乾坤长肃杀,海上战争多。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

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兵火之后旧时街衢但存瓦砾感赋

惊天蓦地起兵戎,闾左繁华瞬息空。

喧路鹳鹅同上蔡,失家鸡犬异新丰。

蔓烟无复炊烟绿,燐火犹疑燹火红。

旧日楼台何处认,乱堆残瓦夕阳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