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女子行

巴陵郡西江水浑,赤沙黄壤东南奔。

迩来湜湜已百载,中有婉娈之忠魂。

当时郡有贾氏妇,志节凛凛摩乾坤。

家亡国破身执义不辱,乃是韩魏国忠献五世之曾孙。

临平湖开石封发,五陵气尽天房昏。

甲马三百万,北来正啍啍,连城破竹势迎刃。

牵羊系颈,投冠解绶,乞伏窜匿俱纷纷。

不意弱草中,见此松柏根。

读书不学曹大家,事夫却是桓少君。

君臣大义本与夫妇一,慷慨万古保贞操。

视生死朝夕,不啻富贵如浮云。

恨不生为男,横戈赴三军。

栖栖临绝音,耿耿昭人文。

练裳纵横四百字,上陈祖宗创业有至道,下斥奸邪误国偷生存。

吾词既毕分已尽,精卫何苦犹衔冤。

想当捐佩入不测,幽光上浮白日衔,阴魄直塞珠宫门。

湘灵罢瑟虙妃泣,冯夷长啸群龙翻。

至今合颂其诗感其事,令人浩气填膺那可扪。

或者疑之不能成人善,谓其见梦于人,不若效灵史氏为可敦。

乌乎时无欧阳公,断臂之妇终无闻。

何以愧卖降表贞节,薄俗那能讥兔园。

我愿燃犀取灵骨,封以夏屋旌以石表双高蹲。

奏之大廷布天下,激厉臣子皆忠淳,可以扶三纲正人伦。

谓予有不信,请视贾娥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彭罙的《巴陵女子行》,通过描绘一位在战乱中坚守节操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忠诚。诗中不仅赞扬了这位女子的高尚品德,也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的开头描述了巴陵郡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随后引入了贾氏妇的故事。贾氏妇是韩魏国忠献五世之曾孙,她在家亡国破之时,依然坚守节操,不辱使命。面对战争的残酷,她表现出超凡的勇气和决心,甚至不惜牺牲个人自由,最终在临平湖畔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诗中提到贾氏妇读书明理,虽未学曹大家之文采,却在实际生活中展现了桓少君般的忠诚与智慧。她将君臣大义与夫妇之义并重,视生死如浮云,展现出超越常人的道德境界。诗人为她的事迹感动,认为她的诗歌足以感召人心,激发人们的浩然正气。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缺乏像欧阳修这样的公正评价者的遗憾,担心贾氏妇的贞节与忠诚会被世俗所误解或忽视。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以贾氏妇的故事激励后人,维护社会伦理秩序,强调忠诚与节操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贾氏妇事迹的叙述,不仅赞美了她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对理想社会道德标准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8)

彭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无不读,通五经。性行纯,谨言笑。有《仲愈集》

  • 字:仲愈
  • 籍贯:元广陵

相关古诗词

怡云轩歌为茂上人赋

怡云轩前古松树,日日云来满幽户。

怡云野老对松眠,看云自来还自去。

非烟非雾流光晶,白衣苍狗倏多形。

有时骤雨动灵怪,恐是老龙来听经。

饥食坐单行复息,心与浮云两无迹。

钵中水是天上泉,窗隙罅非山下石。

青天漫漫积空寥,磅礴云间无远遥。

乘之瞬息千万里,灵鹫峰头雪未消。

我乐在云云我悦,相从不似长相别。

云归岩洞我还山,碧潭夜夜看孤月。

形式: 古风

题桃花溪

种桃如种柳,容易得成花。

千树恐无地,平原堪子家。

晚风迎窈窕,春水绕污邪。

久不通人问,循溪步曲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留别李五峰

秋风曾过青莲馆,南荡谁传白雁书。

只拟马迁为太史,也知枚乘有安车。

客星当户江清夜,华月浮空雪霁初。

如此好怀舟莫发,凭高酾酒鲙双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怀贞居张先生

不见贞居张外史,故园牢落已经年。

山中绝境如三岛,河上遗书著几篇。

竹榻何曾延俗客,琼楼只合贮神仙。

扁舟有待秋风后,重约湖阴日扣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