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怡云轩歌为茂上人赋》由元代诗人彭罙所作,描绘了一幅云与松相伴的静谧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首句“怡云轩前古松树”,点明地点,古松树作为背景,为云的出现提供了舞台。接着“日日云来满幽户”描绘了云朵每日聚集于轩前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随后,“怡云野老对松眠,看云自来还自去”两句,通过“野老”的形象,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云的来去自如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
“非烟非雾流光晶,白衣苍狗倏多形”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云比作非烟非雾的晶莹流动之物,以及变化多端的“白衣苍狗”,生动地描绘了云的形态万千和变幻莫测。接下来,“有时骤雨动灵怪,恐是老龙来听经”则引入了神话色彩,想象云中可能蕴含着神秘的力量或生物,增加了诗歌的奇幻感。
“饥食坐单行复息,心与浮云两无迹”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使面对外界的变化,内心依然保持宁静,与云同呼吸,共命运。最后,“钵中水是天上泉,窗隙罅非山下石”两句,通过钵中之水与窗隙之石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纯净与和谐。
“青天漫漫积空寥,磅礴云间无远遥”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天空与云之间的关系,云虽在天际,却并不遥远,仿佛触手可及。“乘之瞬息千万里,灵鹫峰头雪未消”则展示了云的自由与速度,仿佛可以瞬间穿越千万里,到达遥远的灵鹫峰,感受其雪未消的清凉与宁静。
“我乐在云云我悦,相从不似长相别”表达了诗人与云之间的深厚情感,如同朋友般相随,却不曾感到分离的痛苦。“云归岩洞我还山,碧潭夜夜看孤月”则是对云与自然循环往复的赞美,无论云如何变化,最终都会回归自然,诗人也会在夜晚的碧潭边,欣赏那孤独而明亮的月亮。
整首诗以云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