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先达

终南苍翠好,未必如故山。

心期在荣名,三载居长安。

昔蒙大雅匠,勉我工五言。

业成时不重,辛苦只自怜。

皎皎机上丝,尽作秦筝弦。

贫女皆罢织,富人岂不寒。

惊风起长波,浩浩何时还?

待君当要路,一指王化源。

形式: 古风

翻译

终南山色翠绿宜人,但不一定比故乡山更美。
心中所求的是显赫名声,我在长安已度过三年时光。
昔日承蒙诗坛大师的教诲,鼓励我精进五言诗艺。
虽然功成名就,但回顾过往,只有辛劳和自我怜悯。
洁白的织机上的丝线,都已编织成秦地的筝弦。
贫苦女子都停止了纺织,富人难道不会因此感到寒冷?
狂风吹起大浪,浩渺无边,不知何时能返回家乡。
期待你在朝廷要道上,成为推行王道教化的关键人物。

注释

终南:终南山。
苍翠:翠绿。
未必:不一定。
故山:故乡山。
心期:心中的期望。
荣名:显赫名声。
三载:三年。
长安:长安城。
大雅匠:诗坛大师。
工五言:精进五言诗。
业成:功成名就。
辛苦:辛劳。
皎皎:洁白。
机上丝:织机上的丝线。
秦筝弦:秦地的筝弦。
贫女:贫苦女子。
罢织:停止纺织。
富人:富人。
岂不寒:难道不会感到寒冷。
惊风:狂风。
浩浩:浩渺。
要路:朝廷要道。
王化源:推行王道的关键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作品,名为《赠先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终南苍翠好,未必如故山。心期在荣名,三载居长安。"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目前处于美好的环境之中,但内心却怀念着自己熟悉的家乡和过去的生活。他渴望的是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名誉。

"昔蒙大雅匠,勉我工五言。业成时不重,辛苦只自怜。" 这几句反映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和挣扎。他曾经接受过严格的文学训练,但即便作品完成,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他只能独自感叹自己的辛劳。

"皎皎机上丝,尽作秦筝弦。贫女皆罢织,富人岂不寒。" 这里的“机上丝”指的是织布机上的细丝,这些丝全部用来制作琴弦。这几句诗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底层的人们辛勤劳作却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有钱人家即便富裕,也可能感觉不到温暖。

"惊风起长波,浩浩何时还?待君当要路,一指王化源。" 最后几句诗描绘了一种急迫的心情,面对着汹涌的波涛和无尽的旅途,诗人在等待着一位朋友或者导师,在重要的岔道口给予方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和对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同情。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醒后

醉卧芳草间,酒醒日落后。

壶觞半倾覆,客去应已久。

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杂曲

宝剑饰文犀,当风似切泥。

逢君感意气,贳酒杜陵西。

赵女颜虽少,宛驹齿正齐。

娇多不肯别,更待夜乌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春雨

细雨度深闺,莺愁欲懒啼。

如烟飞漠漠,似露湿凄凄。

草色行看靡,花枝暮欲低。

晓听钟鼓动,早送锦障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春游曲

春风戏狭斜,相见莫愁家。

细酌蒲桃酒,娇歌玉树花。

裁衫催白纻,迎客走朱车。

不觉重城暮,争栖柳上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