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冠有赋

病中萧散服黄冠,笑倒群儿指为弹。

秘监贺君曾道士,翰林苏子亦祠官。

酒壶钓具有时乐,茶灶笔床随处安。

幸有山阴深密处,他年炼就九还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在病中仍然保持着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病中萧散服黄冠"表明他即便生病,也仍旧穿戴着象征清净和修行的黄色道冠。"笑倒群儿指为弹"则描写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淡然态度,甚至连孩子们的玩耍都能引起他的欢笑,并以手势比划成弓箭之形,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秘监贺君曾道士,翰林苏子亦祠官"可能是在提及诗人与其他修行者或文人的交往,表明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圈子中。"秘监"和"翰林"都是指代朝廷中的高级文化机构,而"贺君曾道士"和"苏子"则是对特定人物的尊称,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这些精神导师或朋友的敬仰。

至于"酒壶钓具有时乐,茶灶笔床随处安"则显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享受着简单的快乐,无论是饮酒、品茶还是写作,都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心灵的宁静。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也反映了他对于物质世界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幸有山阴深密处,他年炼就九还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修行成果的期盼。"山阴深密处"象征着一个远离尘世、宁静致远的地方,而"他年炼就九还丹"则是道教修行中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九还丹"在道教内丹术中意味着最高层次的修为成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和永恒之境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哭金路分应(其二)

明朝吾渡海,汝魄在它乡。

六七年华短,三千客路长。

招魂情黯黯,归骨事茫茫。

有子应年长,平生不汝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哭金路分应(其一)

我为吾君役,而从乃主行。

险夷宁异趣,休戚与同情。

遇贼能无死,寻医剧不生。

通州一丘土,相望泪如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哭秘书彭止所

人物孤中秘,神山返异仙。

目穿陪绋处,梦断曝书年。

玉质应无死,韦编岂不传。

奠刍和泪遣,此月向谁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哭崖山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

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

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

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