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

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

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形式: 词牌: 八六子

翻译

在芳香的树林中漫步,经历了多次风雨,春天的鸟儿匆忙地老去。
湿润的气息逐渐浸湿衣服,微凉的感觉随着扇子轻轻拂过。傍晚时分,独自在窗边吟唱。
在幽静的小路上寻找芬芳,朦胧的雾气中带着苔藓的香气,竹影稀疏,庭院深深。
随意淡去了蛾眉,早晨的妆容懒于打理,宝钗上的虫子散落,绣着鸾凤的屏风也显得破旧。那时,曾在月下泛舟,琴声回荡在空山之中。
想来如今,门前已多层翠绿的树荫。

注释

芳林:芳香的树林。
春禽:春天的鸟儿。
薄润:湿润的气息。
衣不断:浸湿衣服。
晚窗:傍晚的窗户。
沈沈:深深的、寂静的。
幽径:幽静的小路。
晻霭:朦胧的雾气。
苔香:苔藓的香气。
宝钗虫散:宝钗上的装饰物掉落。
绣屏鸾破:绣有鸾凤图案的屏风破旧。
暗水和云:月光下的水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反思。"扫芳林"一句,以动作开始,既是观察之始,也是感慨之起。接着"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诗人表达了时间飞逝,春天即将过去的无奈。而"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则写出了季节交替时那份微妙之感,春意渐消,夏气初起。

在"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深沉的境界。这里的"沈沈"两字,不仅形容了夜晚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郁。而"幽径芳寻"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徘徊于花前,寻觅那已逝去的春光。

接下来的"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庭院景象。这里的"晻霭"形容了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庭院中,而"萧疏竹影"则映衬出了庭院的深邃和寂静。

随后,诗人转而写及个人情感的变化,如"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等句,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这些意象都透露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伤。

在最后一段,诗人写到"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这里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当前孤寂生活的无奈。"料如今"四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回忆之间无法挽留的深切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对美好时光怀念、又不得不面对孤寂现实的诗人形象。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三姝媚(其二)樱桃

红缨悬翠葆。渐金铃枝深,瑶阶花少。

万颗燕支,赠旧情、争奈弄珠人老。

扇底清歌,还记得、樊姬娇小。

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芳意荼开早。

正夜色瑛盘,素蟾低照。

荐笋同时,叹故园春事,已无多了。

赠满筠笼,偏暗触、天涯怀抱。

谩想青衣初见,花阴梦好。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三姝媚(其一)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

兰缸花半绽。正西窗凄凄,断萤新雁。

别久逢稀,谩相看华发,共成销黯。

总是飘零,更休赋、梨花秋苑。

何况如今,离思难禁,俊才都减。今夜山高江浅。

又月落帆空,酒醒人远。

彩袖乌纱,解愁人、惟有断歌幽婉。

一信东风,再约看、红腮青眼。

只恐扁舟西去,苹花弄晚。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天香.龙涎香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形式: 词牌: 天香

催雪.雪意

阴积龙荒,寒度雁门,西北高楼独倚。

怅短景无多,乱山如此。

欲唤飞琼起舞,怕搅碎、纷纷银河水。

冻云一片,藏花护玉,未教轻坠。清致。悄无似。

有照水一枝,已搀春意。误几度凭栏,莫愁凝睇。

应是梨花梦好,未肯放、东风来人世。

待翠管、吹破苍茫,看取玉壶天地。

形式: 词牌: 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