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二)张华

应是诸公爱阮咸,所天亦把付清谈。

张林若责金墉后,当日张华死更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翻译

大家都喜欢阮咸这种乐器,它也适合在清谈中演奏。
如果张林像责罚金墉那样对待我,我甚至会心甘情愿地死去,就像当年的张华。

注释

阮咸: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状类似今天的琵琶,常用于清谈雅集。
清谈:文人雅士之间以谈论学问、哲学等高雅话题为乐的活动。
张林:此处可能是诗人的代称,或者指某位有权力责罚的人物。
金墉: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事件,也可能象征着某种惩罚或困境。
张华:西晋时期的大臣,此处用来比喻诗人愿意承受的境遇,暗示自己不会轻易屈服。

鉴赏

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对张华命运的感慨。首句“应是诸公爱阮咸”暗示了张华因才识出众而受到当时名流的喜爱,阮咸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高雅的文化气息。然而,“所天亦把付清谈”则揭示了张华可能过于专注于清谈,未能在实际政治中施展才华。

接下来,“张林若责金墉后”暗指张华因为参与“金墉之祸”,即晋惠帝时期的宫廷斗争,受到了责备。诗人以“当日张华死更甘”作结,表达了对张华悲剧结局的同情和对历史无情的讽刺,认为即使面临死亡,如果能避免那些无谓的纷争,或许他会更愿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寓言般地批评了那个时代对清谈的过度崇尚,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风险,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63)

陈普(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一)张华

孙皓泥头入洛阳,后庭夺目万红妆。

铜驼北去还西徙,不怨荀冯怨杜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咏史(其三)张华

孟观孙秀尚同寅,足了优游卒岁身。

牛斗豫章才尺五,中台何事不关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咏史.张翰

晋家事势若崩河,忘却吴松好月波。

莫把李膺誇二陆,思鲈羡鹤不曾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咏史(其一)杜预

晋武良心独未亡,娼家渎礼自多妨。

洛中冠盖无多日,元凯春秋亦短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