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柳子玉二首(其二)纸帐

乱文龟壳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

洁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蛮帐紫茸毡。

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

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杂乱的文字如同龟壳紧密相连,常躺在青色绸缎上可能不太合适。
它洁白如僧人的头巾,比蛮地的紫色毛毯还要温暖。
赶紧卷起锦被还给客人,破旧的房屋哪有心思抬头看天空。
只担心娇小的孩子会因害怕而难以入睡,夜晚的脚步声可能会把他惊醒。

注释

乱文:杂乱的文字。
龟壳:比喻文字的复杂和密集。
青绫:青色的绸缎。
僧巾:僧侣的头巾,形容物品的洁白。
蛮帐:指边远地区的帐篷,这里代指温暖的床铺。
破屋:形容房屋破旧。
娇儿:可爱的孩子。
恶睡:难以入睡。
踏裂:形容脚步声大,可能惊扰睡眠。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柳子玉二首(其二)·纸帐》。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寒冷冬夜的生活场景。

"乱文龟壳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 这两句用了龟壳和青绫作为比喻,形容床褥或被子被折叠得像龟壳一样,而作者习惯了睡在柔软的青绫上,现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寒冷的现实。

"洁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蛮帐紫茸毡。" 这两句通过比喻,形容被子像清洁的僧人头巾一样白,质地细腻,同时也表明这种被子的温暖超过了南方蛮族所用的紫色羊毛毡。

"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 这两句描写作者不得不迅速卷起锦制的被子送别来访的朋友,而自己则留在破旧的屋檐下,只能仰望夜空,这里蕴含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哀愁。

"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孩子们可能因为寒冷而难以入睡的担忧,以及自己在深夜中因为被子破旧而无法安然入睡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在严冬之夜所面临的困境与感受,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生活条件艰苦的深刻体验和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遽遽。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形式: 古风

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其一)

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

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箠环呻呼。

追胥连保罪及孥,百日愁叹一日娱。

白云旧有终老约,朱绶岂合山人纡。

人生何者非蘧庐,故山鹤怨秋猿孤。

何时自驾鹿车去,扫除白发烦菖蒲。

麻鞋短后随猎夫,射弋狐兔供朝晡。

陶潜自作《五柳传》,潘阆画入三峰图。

吾年凛禀今几馀,知非不去惭卫蘧。

岁荒无术归亡逋,鹄则易画虎难摹。

形式: 古风

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其二)再和

东望海,西望湖,山平水远细欲无。

野人疏狂逐渔钓,刺史宽大容歌呼。

君恩饱暖及尔孥,才者不闲拙者娱。

穿岩度岭脚力健,未厌山水相萦纡。

三百六十古精庐,出游无伴篮舆孤。

作诗虽未造藩阈,破闷岂不贤摴蒱。

君才敏赡兼百夫,朝作千篇日未晡。

朅来湖上得佳句,从此不看营丘图。

知君箧椟富有馀,莫惜锦绣偿菅蘧。

穷多斗险谁先逋,赌取名画不用摹。

形式: 古风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徐来惊睡馀,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