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孔学敏游仙游观

凤音亭下草如熏,谁见仙娥倚翠裙。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

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同孔学敏游仙游观》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与自然美景交织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仙游观这一神秘场所的向往。

首句“凤音亭下草如熏”,以“凤音”暗示仙气弥漫,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而“草如熏”则通过视觉与嗅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谁见仙娥倚翠裙”一句,直接点明了仙子的存在,她们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增添了几分仙幻色彩。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两句,通过听觉与想象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仙游观的神秘感。诗人似乎在梦游仙境,听到远处传来轻盈的环佩声和悠扬的笙箫乐曲,这些声音既真实又虚幻,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湘江边的竹林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郁郁葱葱,而衡山上的花朵则在暮云的遮掩下显得更加娇艳欲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

最后,“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人的怀念以及对仙游观的深深眷恋。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留下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思考。这不仅仅是对仙游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仙境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寄方君恕

闻君卧疾近如何,闭户时应赋短歌。

安石或能携妓出,子猷常拟棹船过。

微风倚槛宜脩竹,落日临池爱绿荷。

也念湖边未归客,秋山回首白云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题方叔高归羸集后

凤凰城中木落时,空斋独夜把君诗。

最怜庾信肠堪断,常思阴铿鬓蚤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题进士宋翔仲书室(其一)

淳安县东金紫峰,宋公旧隐隔云松。

山人采蔗应常到,溪客寻花或未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寄题进士宋翔仲书室(其二)

闻道蔗南脩竹里,小堂清诵夜常勤。

烟中谷响遥相答,月下泉流静始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