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其二)

僧亦知农事,岩耕近瀑泉。

筑堤分涧道,引水灌山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在山中农耕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和谐之美。

首句“僧亦知农事”,点明僧人不仅修禅悟道,还懂得参与农耕劳动,体现了僧人生活的多样性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岩耕近瀑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僧人在岩石边,靠近瀑布旁进行耕作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僧人劳作环境的自然与纯净。

“筑堤分涧道,引水灌山田。”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僧人对土地的尊重和利用智慧。他们通过筑堤来引导山涧水流,巧妙地将水分流到山田之中,既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反映了僧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在山中农耕生活中的智慧与和谐,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居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108)

安希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因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万历二十一年因上《纠辅臣明正邪》一疏惹怒神宗遭贬,归乡后主讲于东林学院。著有《天全堂集》。同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为“东林八君子”

  • 号:我素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564-1621

相关古诗词

题邹南皋太平山房图(其一)

数亩青山一草庐,竹扉松径亦萧疏。

主人抱膝淡无虑,祇有耽书癖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邹南皋太平山房图(其二)

抗疏名高世所奇,知君应未慰心期。

高名若了人间事,筑室山中何所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邹南皋太平山房图(其三)

白云仙吏自清閒,何事朝朝忆故山。

我见画图心亦远,也知幽意颇相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邹南皋太平山房图(其四)

太平书巳上承明,那得兹山独擅名。

且托云霞封白社,还将霖雨慰苍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