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

六品头衔保案开,白鹇补服称身裁。

不教文字终埋没,天遣分司作秀才。

戏翻白手数年间,累万家资博等閒。

更掷许多开拓费,买田买宅买青山。

惯向温柔乡里寻,闺中五凤伴清吟。

囊金尽可供挥霍,尚有藏娇筑屋心。

台疆南北耳诗名,中部吟坛久主盟。

似亦家家团扇画,攀车争识老书生。

当途待遇十分新,出入閒曹近几春。

京兆官忙惟五日,骑驴还我旧吟身。

四季衣裳备暑寒,好茶好酒好盘餐。

转嫌鲈笋都乡味,日向厨娘检食单。

沧桑浩劫几经过,半百韶华鬓未皤。

再向寿筵数来客,少年同学已无多。

比来兰桂茁交枝,三十年前早有儿。

当轴老夫惟画诺,醇醪美妇日寻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自述的形式,展现了诗人蔡见先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诗中描绘了从官场到文人生活的变化,以及对家庭、友情、艺术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六品头衔保案开”,透露出诗人曾有过一段官场生涯,担任过六品官职,处理案件。接着“白鹇补服称身裁”一句,以服饰细节展现其身份特征,白鹇是古代六品官的补服图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身份与地位。

“不教文字终埋没,天遣分司作秀才。”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官场失意,也不愿让才华被埋没,选择退居二线,以秀才的身份继续追求文学创作。这种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贯穿于整首诗中。

“戏翻白手数年间,累万家资博等閒。”描述了诗人早期的奋斗历程,通过努力积累财富,但这些财富似乎在不经意间被挥霍殆尽,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惯向温柔乡里寻,闺中五凤伴清吟。”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与妻子一同创作诗歌,体现了和谐的家庭关系与精神追求。

“台疆南北耳诗名,中部吟坛久主盟。”强调了诗人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不仅在台湾南北享有盛名,中部的吟坛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其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与地位。

“当途待遇十分新,出入闲曹近几春。”描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虽然官场待遇有所改善,但更多的是在闲职中度过,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四季衣裳备暑寒,好茶好酒好盘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都能准备适宜的衣物,享受美食与佳酿。

“转嫌鲈笋都乡味,日向厨娘检食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味的怀念,每日询问厨娘菜单,寻找家乡的味道。

“沧桑浩劫几经过,半百韶华鬓未皤。”回顾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尽管岁月流逝,但鬓发仍未斑白,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

“再向寿筵数来客,少年同学已无多。”感叹时光易逝,再次参加寿宴时,昔日的同学已寥寥无几,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比来兰桂茁交枝,三十年前早有儿。”提到家中兰桂之子茁壮成长,三十年前已有子女,反映了家庭的延续与传承。

“当轴老夫惟画诺,醇醪美妇日寻诗。”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作为家中长辈,他或许不再参与重要决策,而是与美满的妻子一起,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文学的热爱、对家庭的深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收录诗词(43)

蔡见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苑里年节竹枝词(其四)

鞭丝钗影夕阳村,祭扫归来旧事论。

不踏青青原上草,寿公祠里共招魂。

形式: 词牌: 竹枝

苑里席歌

苑里妇,一何工,不事蚕桑废女红。

十指纤纤日作苦,得资藉以奉姑翁。

食不知味梦不酣,人重生女不生男。

生男管向浮梁去,生女朝朝奉旨甘。

今日不完明日织,明日不完继以夕。

君不见,千条万缕起花纹,组成费尽美人力。

形式: 古风

栏杆

几番打扫仗园丁,静把莺声仔细听。

十里芰荷香暗度,一楼风月酒初醒。

不教花信三春漏,恰对山光半角青。

入夜有人閒倚久,笑看团扇扑流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苑里八景诗

茅舍如鳞别有村,扶藜人立夕阳墩。

鲸波渐荡舟能小,蜃市初开雾又屯。

生计不妨耕钓托,画图谁辨海山昏。

得鱼合唤邻翁饮,壶酒寒篝仔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