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閒。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生动的春日游乐景象。开篇“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两句,以鲜明的形象刻画了马匹和装饰的精美,展现出一种高贵与活力。
接着,“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春日采桑的情景。诗人在春天的小路上摘取桑叶,同时脚下踏着柔软的草地,夕阳洒落其间,营造出一片宁静与和谐之感。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閒”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在言语之间的和谐统一。这里,“意合”指思想情感的交流相通,“辞先露”则是说语言表达之前,真诚的情感已经流露无遗;“心诚”表示内心的真挚,“貌却閒”则形容外在言行的闲适自然。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真诚和谐的交流方式。
最后,“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当到了明天如果彼此间有所思念,那时或许会有云雨从传说中的巫山升起。这里的“云雨”既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隐喻着情感的波动。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游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挚情感交流的珍视。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美好憧憬的情怀。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期待的春日游乐诗。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一从持钵别,更未到人间。
好静居贫寺,遗名弃近山。
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
若便浔阳去,须将旧客还。
凉风飒穷巷,秋思满高云。
吏隐俱不就,此心仍别君。
素怀宗淡泊,羁旅念功勋。
转忆西林寺,江声月下闻。
因君灞陵别,故国一回看。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江风转日暮,山月满潮寒。
不得同舟望,淹留岁月阑。
逢君惠连第,初命便光辉。
已得群公祖,终妨太傅讥。
路长人反顾,草断燕回飞。
本是江南客,还同衣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