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因君灞陵别,故国一回看。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江风转日暮,山月满潮寒。
不得同舟望,淹留岁月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丁少府往唐上》。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土的深情。
“因君灞陵别,故国一回看。”这里,“灞陵”指的是长安附近的地方,而“故国”则是指诗人心中的家乡。这两句表明诗人因为朋友的离别而再次眺望自己的故土,流露出对友情和故土的深切思念。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这两句写的是与丁少府共同生活的情景,“田文”是指田园生活,而“梅福官”则可能是指两人曾经共事过的地方。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江风转日暮,山月满潮寒。”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末景象,“江风”和“山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淡远的情调,而“日暮”和“潮寒”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肃杀。
“不得同舟望,淹留岁月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由于种种原因,诗人不能与丁少府一同踏上归途,只能在岁月的长廊中停留下来,这里,“淹留”二字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哀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人离别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对于友谊和故土深切的情怀。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逢君惠连第,初命便光辉。
已得群公祖,终妨太傅讥。
路长人反顾,草断燕回飞。
本是江南客,还同衣锦归。
不才先上第,词客却空还。
边地行人少,平芜尽日閒。
一蝉陂树里,众火陇云间。
羡汝归茅屋,书窗见远山。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
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
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
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
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