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山居》诗,由元代诗人陈高所作,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首句“避喧林下居”,开篇即点明诗人选择在幽静的林间居住,以避开世俗的喧嚣,追求心灵的宁静。接着“抱病山中卧”一句,透露出诗人身体状况不佳,却依然选择在山中休养,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的亲近。
“家贫酒屡空,性懒诗慵课”,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虽然家中贫困,酒席难得,但诗人的性情懒散,对诗歌创作也失去了兴趣,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禽声隔树啼,云影当窗过”,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鸟儿在远处的树林中啼鸣,云朵的影子轻轻掠过窗户,这样的画面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最后,“独有采樵人,时来慰衰惰”,诗人在这片宁静的山林中,除了偶尔来访的采樵人外,几乎与世隔绝。采樵人的到来,为诗人的孤独生活带来一丝慰藉,同时也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诗中流露出的宁静、淡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