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二十一)

汉高诸功臣,项伯谁能似。

次则昌国君,能全王父子。

大封诸侯王,亦及一雍齿。

如何忘荥阳,纪信代之死。

君王恩谊高,岂以诈降耻。

荥阳与平城,得脱以女子。

仓皇秉黄屋,诳楚一何鄙。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此诗《咏古(其二十一)》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汉高诸功臣,项伯谁能似”,开篇即对比了汉高祖刘邦的诸多功臣与项伯,暗示项伯虽为刘邦谋士,但难以与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相提并论。接着,“次则昌国君,能全王父子”赞扬了昌国君的智慧与勇气,成功保全了王室血脉,彰显了忠诚与责任。

“大封诸侯王,亦及一雍齿”则提到刘邦分封诸侯时,连小人物雍齿也得到了封赏,体现了刘邦的宽宏大度与用人不拘一格的胸怀。然而,“如何忘荥阳,纪信代之死”一句转折,指出刘邦在荥阳之战中未能及时救出被困的纪信,导致其牺牲,表达了对刘邦决策失误的惋惜之情。

“君王恩谊高,岂以诈降耻”强调了刘邦对待臣子的深厚情谊,并非因纪信的诈降而感到羞耻,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与尊重。接下来,“荥阳与平城,得脱以女子”通过对比荥阳之战与平城之围,指出刘邦能够逃脱困境,得益于女性的帮助,反映了历史中的偶然性与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最后,“仓皇秉黄屋,诳楚一何鄙”批评了刘邦在荥阳之战中的仓促应对,以及利用女性欺骗敌军的策略,认为这种行为显得粗鄙不堪,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判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转折和批评,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多维审视,既赞美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也指出了他们在决策与行动上的不足,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二十二)

陵母何慷慨,一死如田光。

激子成功名,始终事汉王。

丈夫有侯嬴,妇人有陵母。

烈烈汉功臣,乃在一箕帚。

教子以忠贞,令名在人口。

天下既定时,陵封宜勿受。

请以母为侯,汤沐及诸舅。

伏剑墓门前,黄泉期速朽。

形式: 古风

咏古(其二十三)

季布多战功,数能窘汉王。

摧刚以为柔,得脱因濮阳。

朱家不相负,名声闻四方。

滕公非任侠,为汉求忠良。

从容为上言,私怨以之忘。

廷叱樊将军,十万罢横行。

辞气何刚直,殿上皆惊惶。

天下虑摇动,生民尚痍创。

嫚书禽兽言,安足争短长。

孝惠至高后,兵革久不兴。

实以季布力,海内得宁康。

形式: 古风

咏古(其二十四)

季心为任侠,气盖关中儿。

弟畜灌将军,兄事惟袁丝。

杀人乃恭谨,赴义如渴饥。

壮士争为死,肝胆诚吾师。

十载持大黄,乃为豺虎欺。

智勇不足恃,遑遑将何之。

龙蛇日起陆,天方发杀机。

闭门造奇器,阴阳相推移。

北斗有天枢,握之谁能知。

形式: 古风

咏古(其二十五)

叔孙诚圣人,能知世要务。

先言诸大猾,以为爪牙布。

汉王方虎斗,矢石宜争赴。

诸生岂能兵,群盗知有素。

短衣变楚制,毋使大王怒。

道亦尚委蛇,希世非无故。

当时谀二世,虎口脱危惧。

狗盗安足忧,守尉自能捕。

斯言诚滑稽,阴已亡秦祚。

直谏亦有时,国奉以坚固。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