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游昭画牛四图(其四)

云蔽天,雪欺树。

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

儿把牛索藏短袖,拥鼻冲过缩其脰。

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

形式: 古风

翻译

乌云遮蔽了天空,大雪压弯了树枝。
山路小径被积雪阻断,飞舞的雪花迎面扑来,北风吹得呼啸。
孩子把牵牛的绳索藏在衣袖里,捂着鼻子快速穿过,缩着脖子抵御寒冷。
尽管茅草屋近在咫尺,我们还得忍受严寒,等孩子回家后,牛要拴在栏里取暖。

注释

蔽:遮蔽。
欺:压迫,使受苦。
蹊:小路。
朔风:北方的寒风。
索:绳索。
缩其脰:缩着脖子。
茅芦:简陋的茅草屋。
附火:靠近火源。
系栏:拴在栏杆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农村的生动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寒冷而又温馨的画面。

“云蔽天,雪欺树。”两句开篇即营造出一个被积雪覆盖的冬日景象,天空阴沉,云朵遮蔽着太阳,而树木则被厚厚的雪花掩埋,使人感到一片肃杀之气。

“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诗人的笔触随即转向山路,这里的“蹊”字生动地描绘出脚步在积雪中留下的痕迹,而“飞花”则是飘落的雪花,它们被寒风吹打着,扑向脸庞,使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儿把牛索藏短袖,拥鼻冲过缩其脰。”这里出现了一个孩子的形象,他正忙于寻找并隐藏牛,只露出一截短袖。同时,他用手捂着鼻子,快速地穿行在风雪中,以躲避寒冷。而“缩其脰”则传达出他为了抵御严寒而蜷缩身体的动作。

“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诗人继续描写孩子与自然抗争的情景。“茅芦咫尺”指的是用茅草和芦苇做成的粗糙座椅,而孩子正坐在这类简陋的物件上。尽管如此,他仍在忍受着寒冷。紧接着,“儿归附火牛系栏”则表明孩子最终返回到温暖的火堆旁,与被绑在栏杆上的牛共享一方安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中的艰辛与温馨,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于生命力量和自然界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满公所作阴壑生虚籁

积雾琐空岩,寒飙振疏木。

游子勿言归,山程太幽独。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题樊氏楼壁

老秋气已严,今日稍晴和。

登君楼西翼,相对一酣歌。

边烽照仙关,大将方枕戈。

吾侪无志用,心慑鬓先皤。

强促半樽绿,各自争岌峨。

月影渐髣髴,西山爽气多。

坐兴儿女念,欲往山之阿。

诸君祈努力,吾亦假馀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赠王先生

陇种健儿须如棘,幼事秦府持鞭靮。

战尘扑面心已灰,径上三峰弄泉石。

乾坤变化五百年,人间未识地行仙。

布裘落魄荆州市,丹经秘法为君传。

散尽千金何所有,腹中气作蛟龙吼。

功成直欲凌紫虚,尚爱岷峨山下酒。

年来我亦厌樊笼,乞取微言为指踪。

君不见叶县双凫缑岭鹤,古来度世多吾宗。

形式: 古风

赠赵当可(其二)

晚交得王孙,每见心辄醉。

平生虎豹韬,近者诗酒累。

流光迫壮怀,抚事我亦欷。

不如从君饮,此外淡无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