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

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早晨仰望莲花峰,心中向阳而来。
晴天远眺五千仞高峰,仙人手掌似要拓展山川。
接受上天赋予的金色符印,吉祥的玉瑞相伴左右。
在云雾中骑鹿显现,驾驭龙归于云端。
树枝覆盖着积雪,古老的石碑被青苔覆盖。
圣明的君主深信大道,用文字刻在岩石角落铭记永恒。

注释

莲华岳:莲花峰,象征高洁。
神心:神圣的心灵,指对自然的崇敬。
五千仞:极言山峰之高。
仙掌:比喻仙人的力量或神话中的仙人之手。
金符:象征权力和神圣的命令。
雾披:在雾中行走。
勒岩隈:刻在岩石的凹处,表示永久保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华山,远观莲花峰的壮丽景象,以及内心对于神圣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充满了仙境奇缘的想象,与道家的修炼思想紧密相连。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远莲花峰的仰望,以及内心对于神圣之物的向往,这里的“神心”指的是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而非普通的情感反应。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则描绘了一幅晴朗天气下,华岳雄伟景象的画面。诗人以“仙掌”自比,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界的高度融合,以及对自然力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两句,透露出了一种超自然的使命感和祥瑞的预兆。这里的“金符”通常象征着天命或神授的权威,而“玉瑞”则是吉祥之物的象征。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两句,则是一幅仙境奇缘的描述,诗人似乎通过这番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景象。这里的“偃树”指的是弯曲的树枝,而“残碑石冒苔”则是对历史遗迹和时间流逝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仙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神圣以及超越凡尘生活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103)

苏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字:廷硕
  • 籍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
  • 生卒年:670年-727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

顺动三光柱,登临万象悬。

俛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

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

雨施巡方罢,云从训俗回。

密途汾水卫,清跸晋郊陪。

寒著山边尽,春当日下来。

御祠玄鸟应,仙仗绿杨开。

作颂音传雅,观文色动台。

更知西向乐,宸藻协盐梅。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

宝贤不遗俊,台阁尽鹓鸾。

未若调人切,其如简帝难。

上才膺出典,中旨念分官。

特以专城贵,深惟列郡安。

政行思务本,风靡属胜残。

有令田知急,无分狱在宽。

至言题睿札,殊渥洒仙翰。

诏饯三台降,朝荣万国欢。

举杯临水发,张乐拥桥观。

式伫东封会,锵锵检玉坛。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摐金寒野霁,步玉晓山幽。

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

百工徵往梦,七圣扈来游。

斗柄乘时转,台阶捧日留。

树重岩籁合,泉迸水光浮。

石径喧朝履,璜溪拥钓舟。

恩如犯星夜,欢拟济河秋。

不学尧年隐,空令傲许由。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