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人生一世间,常苦不自足。

冬寒但重裘,日食唯一肉。

所须能几何,甘心事驰逐。

何郎费万钱,徒令厌僮仆。

长卿乘驷马,祇欲誇世俗。

于我何有哉,浮荣不偿辱。

回思五鼎烹,焉用万钟禄。

朱紫蒙陷阱,簪笏如桎梏。

勿为觳觫牛,宁作拥肿木。

君看白玉堂,未比黄茅屋。

卧听元戎报五更,何如日高三丈春睡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有感》由宋代诗人蔡戡创作,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物质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人生一世间,常苦不自足”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不满足,引出对生活态度的探讨。接着,“冬寒但重裘,日食唯一肉”描绘了生活的日常,强调了物质需求的有限性,并暗示了人们往往在追求更多时感到不满。

“所须能几何,甘心事驰逐”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上的盲目和无止境,即使满足了基本需求,仍渴望更多,这种追逐往往导致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足。“何郎费万钱,徒令厌僮仆”通过举例说明,即使拥有大量财富和仆人,也无法真正满足内心的需求,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厌倦。

“长卿乘驷马,祇欲誇世俗”则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为例,讽刺了那些为了炫耀而追求奢华生活的人,他们的行为只是迎合世俗眼光,实际上并未带来真正的幸福或满足。

“于我何有哉,浮荣不偿辱”表达了诗人对于浮华虚荣的不屑,认为这些外在的荣誉和地位并不能弥补内心的痛苦和羞辱。

“回思五鼎烹,焉用万钟禄”通过比喻,指出即使拥有极高的权力和财富,也无法避免最终的死亡,因此这些物质追求毫无意义。

“朱紫蒙陷阱,簪笏如桎梏”进一步强调了权力和地位的束缚,将它们比作陷阱和枷锁,暗示了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勿为觳觫牛,宁作拥肿木”通过动物和植物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宁愿选择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被外在的追求所束缚。

最后,“君看白玉堂,未比黄茅屋”对比豪华的宫殿和简陋的茅屋,强调了物质条件并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卧听元戎报五更,何如日高三丈春睡熟”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场景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忙碌、功利生活的反感。

综上所述,《有感》通过对人生、物质追求、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真善美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岩仲八兄有苕溪之行草酌话别而次何叔养正十二兄爽约不至坐客唯三人因以诗纪之

自古推同姓,相从弟与兄。

已占东井聚,谁谓泰阶平。

龙友当为首,鹓行近有声。

同坚岁寒操,终始勿渝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舟行有感

仕路多艰棘,人生更转篷。

浮云偏蔽日,骇浪不因风。

世事愁眉外,人情醉眼中。

老来齐得丧,方寸等虚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予顷岁持节湖湘今二十四年白首重来亲旧十无二三感而有作

落日放扁舟,潇湘生暮愁。

故人疑不见,离思渺难收。

鼓瑟空遗恨,吹箫忆旧游。

刘郎今老矣,霜鬓不禁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至日书怀

病起逢佳节,羁怀只自伤。

老来衰自至,身与世相忘。

发引千丝乱,愁添一线长。

功名真已矣,此意付沧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