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三首(其二)

群山南走失所往,百川东逝兹其穷。

天低水国疑将压,人过月塘愁欲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群山向南延伸直到消失,众多河流向东流去直至尽头。
天空仿佛低垂于水乡之上,似乎要压下来,人们走过月光下的池塘,心中充满忧愁,感觉池塘都快空了。

注释

群山:连绵起伏的山脉。
南走:向南方延伸。
失所往:消失不见的地方。
百川:众多河流。
东逝:向东流去。
兹其穷:到达尽头。
天低:天空低垂。
水国:水乡,湿润地区。
疑将压:似乎要压下来。
人过:人们走过。
月塘:有月光的池塘。
愁欲空:心中充满忧愁,感觉池塘空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远的山水之旅和心灵的孤独感受。开篇“群山南走失所往,百川东逝兹其穷。”两句通过对山川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漫无目的地前行,却又不知方向,似乎是在寻找某种精神寄托,但最终只是陷入了深邃和广阔之中。山水不仅是外在景物,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天低水国疑将压”一句,通过对天空与水域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压抑之感,天空似乎要降临到这片被称作“水国”的地方,给人一种无形的重压,这里的“压”字,不仅是外在景象,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

最后,“人过月塘愁欲空。”这一句,则转向了时间和情感的层面。“人过月塘”,这里的“月塘”很有画面感,似乎是在一个清冷宁静的夜晚,月光下的人行走在一片开阔之地,带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愁欲空”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尽的空寂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天水、月夜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以及面对广阔世界时的心灵体验。

收录诗词(8)

狄遵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o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元规。生卒年均不详,约宋仁宗景佑中前后在世。少颖悟,笃志于学。每读书,意有所得,即仰屋瞪视,人呼之勿闻。以父任为襄阳主簿,居数月,弃去。好为古文,又嗜杜甫诗。著春秋杂说,多所发明。尝患时学靡敝,作拟皇太子册文,除侍御史。又制裴晋公传,人多称之。遵度著有文集十二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 籍贯:潭州长沙

相关古诗词

和涣之深秋月夜书事

洞庭叶下凉飕飕,冻天顽白凝不流。

圆月拟缺不忍缺,轻露欲浮终未浮。

忆吹朱籁凤軿上,更采紫芝云峤陬。

玉楼天半几千尺,珠树玲珑悬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佳城篇

佳城郁郁颓寒烟,孤雏乳兔号荒阡。

夜卧北斗寒挂枕,木落霜拱雁连天。

浮云西去伴落日,行客东尽随长川。

乾坤未死吾尚在,肯与蟪蛄论大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咏芭蕉

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

叶间求丹心,一日视百腑。

胸中数寸赤,不惜为君吐。

心尽腹亦空,况复霜雪苦。

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禦。

形式: 古风

高林风怒雨声黑,小阁灯背人语阑。

谁知云外月高照,定是叶间莺最寒。

时觉急飘愁未已,似闻徐滴喜初翻。

骊驹北首榆关路,天晴烟树沙碛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