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和高忠宪公韵

选日届山宇,意适常有馀。

喧寂两无染,乃得还其初。

古草幽更绿,巢鸟鸣阶除。

独往泉上游,人境忽已疏。

檐表得微路,高下随所如。

肃肃清昼阑,月出松林虚。

解带聊宴息,岂曰非我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此诗《韬光庵和高忠宪公韵》由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探访山宇,心境宁静,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首句“选日届山宇”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选择在特定的日子前往山中,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向往。接着,“意适常有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愉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喧寂两无染,乃得还其初”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喧闹还是寂静,都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回归最初的自我。接下来的“古草幽更绿,巢鸟鸣阶除”,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风光,古草在幽静中更加翠绿,巢鸟在台阶旁鸣叫,营造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独往泉上游,人境忽已疏”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前往泉水源头的场景,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脱。最后,“檐表得微路,高下随所如”表现了诗人探索自然的自由与随性,即使是在细微之处也能发现自然之美,且能够随心所欲地行走于高低之间。

“肃肃清昼阑,月出松林虚”描绘了日暮时分,月光照耀下的松林景象,一片宁静而空灵。诗人在此处解带休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解带聊宴息,岂曰非我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认同,认为这里就是他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78)

曹溶(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顾宁人

北鄙寡同俦,中情正枯槁。

谬蓄四方略,救溺甚援嫂。

束缚无所施,空堂对衰草。

有美三吴杰,险要动深讨。

良马碧玉鞍,兴到踏丰镐。土既经时,行李湿秋潦。

西南征调繁,万里赋纳藁。

囊有本务书,利病满怀抱。

采掇及细流,访我平城道。

艰辛戈戟间,匡坐说苍昊。

撞钟得洪音,太朴去纤缟。

汲古沃其根,枝叶倍姣好。

下视班张徒,炫目但虚藻。

是月凉露零,长边静杲杲。

旨酒共话言,愁绪惄如捣。

我性本浮游,悠忽将终老。

外物丧本真,进德未能早。

蒙君下针砭,宿疾期一扫。

自知良独难,人鉴庶为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悯荒二首(其一)

寇祸烈兹土,举目无故观。

百里一空城,蓬蒿郁相蟠。

村妪土中出,肘肉伤雕残。

生长不识布,石灰暖我寒。

匍匐向前途,力尽酸肺肝。

苦菜萌已晚,采之不能餐。

撤屋备朝薪,露处难久安。

边境既流离,内地何由完。

宸聪听还卑,讨论穷众端。

减赋息长徭,万方用腾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悯荒二首(其二)

游民轻去乡,担釜卧沟侧。

未知何方好,奔走昧南北。

无乃吏政苛,聊欲避所逼。

持檄疾招来,计口给汝食。

诚恐失初心,展转成盗贼。

踉跄返前村,日影正曛黑。

面目半已改,父子不相识。

劝汝秉锄犁,陇上艺黍稷。

妇女勿娇惰,轧轧当户织。

壮者习弯弓,努力卫邦国。

人事苟修诗,天道岂终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堕驴行简星期

横山山人出无车,浩兴欲访钟山墟。

葛衣炙日仅掩骭,腹底万卷聱牙书。

奇书岳渎鲜能载,况此风雪桥边驴。

云昏石滑骤欹侧,前却俄顷纷趑趄。

涉足直须冰在凛,坦坦便觉囊智疏。

仕路艰危靡不有,陷阱往往生巾裾。

万物之灵尽如此,驴也学步师其馀。

曾闻倒骑入金殿,䠥躠仍返中条居。

噀纸倏令皮骨动,旧史所纪终荒虚。

山人前年宰䢴邑,阳侯毒齧不得舒。

堤城泽国始平陆,遍挽鱼鳖归耰锄。

岂徒民族快完聚,驴行孔道皆安徐。

偃蹇竟触长官怒,一朝宦籍邅削除。

多才自昔召倾覆,更乃傲骨高难锄。

瘦驴力薄良偶然,未若此辈深而狙。

山人熟识倚伏理,细事那足烦嗟歔。

长干六月暑气合,画桡宛转衔清渠。

三日行药两日卧,趫健不异少壮初。

慎勿悔此暂时失,诗肠遽使添郁纡。

苦吟驴背古有诸,且画霸桥风雪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