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人洞草堂歌

丈夫非仙人,毛女亦高士。

相携向白云,欲学采薇子。

天生两洞如鸳鸯,西临太华东首阳。

女萝飞花蔽洞口,双栖人在洞中央。

草堂之中何所望,有美一人持玉浆。

巨灵掌上石楼长,水帘捲起见明妆。

草堂之中何所服,石髓金精满岩谷。

古松千岁吐奇光,夜如荷花昼牛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隐士的生活与追求,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憧憬。诗人以“丈夫非仙人,毛女亦高士”开篇,点明了主人公虽非仙人,却也如同仙人般追求着高洁的生活态度。他们携手步入白云深处,意在学习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采薇精神,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描述中,“天生两洞如鸳鸯”,形象地将两个洞穴比作一对鸳鸯,寓意着这对隐士的和谐与默契。而“女萝飞花蔽洞口,双栖人在洞中央”则进一步渲染了他们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仿佛与世隔绝,只与自然为伴。

“草堂之中何所望,有美一人持玉浆”一句,展现了隐士们在草堂中的生活情景,不仅有美丽的女子为他们准备美味的琼浆,更暗示了他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满足。随后,“巨灵掌上石楼长,水帘捲起见明妆”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隐士们居住环境的壮丽与神秘,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最后,“草堂之中何所服,石髓金精满岩谷”强调了隐士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拘泥于物质的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界的精华。而“古松千岁吐奇光,夜如荷花昼牛目”则以古松的千年光辉和夜晚如荷花、白昼如牛目的景象,象征着隐士们内心世界的独特与深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对自由、自然与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田三丈席上歌

今夕何夕醉频阳,王剪祠前堪断肠。

美人一双紫鸳鸯,愿随长风共翱翔。

秦筝慷慨西气溢,燕歌变转南魂失。

佳丽须归楚些人,神仙肯作湘累匹。

往日人传好色名,南求交趾东辽城。

交州美人珠鬘送,辽阳美人貂裘迎。

只今祋祤情难已,温其如玉惭君子。

羽钗既挂远游冠,牙床敢展合欢被。

形式: 古风

雁门送客

君在雁门北,我在雁门南。

雁门八月纷霜雪,何事征夫系玉骖。

桑乾水绕长城远,句注山含秋色晚。

塞女吹残觱篥声,举杯劝尔江南返。

江南春色在君家,早将妻子别龙沙。

楼台更向秦淮曲,日对夭桃几树花。

形式: 古风

送孙丈归黄山(其一)

君何不向黄山归,君家有松大十围。

松外一天云气湿,松间百道瀑泉飞。

我思三十六翠屏,复爱松兮长青青。

安得随君入杳冥,君为免丝我茯苓,相与松兮至千龄。

形式: 古风

送孙丈归黄山(其二)

去年东岳兼西岳,来往真如天际云。

今日黄山游不得,三十六峰空待君。

君归好向汤泉浴,曾见骨青而髓绿。

容成教以驻年方,服食虚无坐紫床,道成相与随轩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