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

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形式: 古风

翻译

沉醉并非无度的宴会,突然间仿佛山峰崩塌般严肃。
有人想要询问事情,我已醉得无法言语。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名声流传千年。
只问酒带来的舒适,哪管是否被后人传颂。

注释

沉:深深的。
饮:饮酒。
非:不是。
荒宴:无度的宴会。
凛然:严肃的样子。
颓山:山峰崩塌。
或:有的人。
欲:想要。
问:询问。
已:已经。
醉:喝醉。
言:说话。
古来:自古以来。
名字:名声。
垂:流传。
但:只。
适:舒适。
岂:哪里。
计:考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诗中,诗人通过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饮酒乐趣的追求和个人心境的描绘。"沉饮非荒宴"表明他并非沉迷于无度的宴饮,而是深沉地品味酒中的意味;"凛然忽颓山"则形象地写出饮酒带来的某种精神上的震撼,仿佛眼前的山峰都为之倾倒。

面对别人的询问,诗人因醉酒而无法清晰表达,但他并不在乎个人的名声是否因此流传,只关注于酒中的自在与适意。"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体验而非外在的声名。最后两句"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更是强调了诗人对饮酒本质的理解,即追求的是饮酒时的愉悦,而非追求被后人铭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饮酒为媒介,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十)

黄子似渊明,城市亦复真。

陈君有道举,化行闾井淳。

张侯公瑾流,英思春泉新。

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

嗟予竞何为,十驾晞后尘。

文章不急事,用意斯已勤。

平生不共饮,叹息无与亲。

问道伯昏室,何人独知津。

各在天一方,泪落衣上巾。

归休可共隐,山中复何人。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八)

功名有天命,美好无定姿。

云梦未足吞,聊可巢一枝。

同时金门士,文学多瑰奇。

幞被向淮海,酣放遽尔为。

车盖岂不荣,野马不受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

大明唐来寺,废苑西南隅。

青松拱高阜,崎岖有微途。

肩舆病我早,一马良可驱。

众木媚深壑,气熏时雨馀。

此焉可数醉,何用葺吾居。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一)

苏公士冠冕,复似郭有道。

知士未达间,趣操保耆老。

精钢试九火,劳倦容不槁。

为州第饮酒,况此年岁好。

藏锋避世故,轻敌丧吾宝。

时来用毫末,勋业自世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