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为罗闻野侍御按陕西回京为其尊人及两位母亲祝寿而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对尊长的敬仰与祝福之情。
首联“宝婺声华世所闻,齐眉遐域日初暄”,以“宝婺”象征尊长的崇高声望,与“齐眉”描绘出尊长与长辈和谐相处的画面,同时以“日初暄”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希望的到来,寓意尊长的寿辰如同新日般充满生机与活力。
颔联“鸾书直压黄山重,象服遥分紫气温”,通过“鸾书”(鸾凤之书,常用于形容尊贵的文书)和“黄山”(黄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神圣),以及“象服”(象牙装饰的华丽服饰,象征尊贵)和“紫温”(紫色,古代皇室专用颜色,象征权力与威严),形象地表达了对尊长地位与威望的高度赞扬。
颈联“柱后惠文回日月,枕中鸿宝閟乾坤”,“柱后惠文”(柱后,指官署后堂;惠文,智慧与文采的象征)与“回日月”(回转日月,形容影响深远),以及“枕中鸿宝”(鸿宝,大智慧或珍宝,比喻深藏不露的智慧或财富)与“閟乾坤”(閟,封闭;乾坤,天地,引申为宇宙间的一切),进一步深化了对尊长智慧、德行与影响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尊长的智慧与德行如同天地间的大智慧,深不可测。
尾联“年年共仰维南斗,挹取黟江入寿尊”,“年年共仰维南斗”(南斗,北斗七星之一,古人认为南斗主寿命,此句表达每年共同仰望南斗,祈求长寿之意),以及“挹取黟江入寿尊”(黟江,流经安徽等地的一条河流,此处借指长寿的源泉),将对尊长的祝福与期望融入自然与生活的美好之中,表达了对尊长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尊长的敬仰与祝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