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陈楠的《金丹诗诀》之四十六,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修炼过程中的心境与体验。
“终日如愚岂有无”,开篇即以“如愚”自况,表明修炼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淡泊、不争的心态,仿佛无知无觉,但这并非真正的无,而是修炼者在静心状态下对世界的一种深刻理解与领悟。
“岂有无”则强调了这种看似无为的状态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在力量和智慧,是对传统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
“谩将闲里著工夫”,进一步阐述了修炼者在看似闲散的生活中,实际上是在默默耕耘,通过日常的修为来积累能量,提升自我。这里的“工夫”不仅指具体的修炼技巧,更包含了修身养性、内观自省的过程。
“初时玉液飞空雪”,描述了修炼初期的状态,如同雪花般轻盈、纯净的“玉液”在空中飘洒,象征着修炼者内心世界的澄清与升华,以及对宇宙自然规律的初步感知。
“渐见流金满故庐”,随着修炼的深入,这种纯净与升华逐渐转化为更为实质性的成果,如同金色的液体填充了原本老旧的居所,既象征着修炼者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充实,也寓意着修炼成果的显现与积累。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修炼者从开始的懵懂无知到逐渐领悟、积累、升华的过程,体现了道家修炼哲学中追求内在精神成长与宇宙和谐统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