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大田读伯固起溟见和之作怅然怀答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感慨,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
首句“读尔怀沙赋,潸然系我思”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阅读前人的作品,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绪。这里的“尔”指的是前人,“怀沙赋”则可能是指屈原的《怀沙》,表达了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诗人因读此赋而感怀,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
接着,“当年分即死,此日已云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其中“分即死”可能暗指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而“此日已云迟”则暗示了当前时局的迟缓或不进反退,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
“社稷还唐介,江山哭子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唐介”可能是指历史上忠贞爱国的官员,这里借以表达对忠诚与正义的向往;“江山哭子期”则可能暗喻国家在面临困难时的哀伤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最后,“才贤世有几,况及圣明时”两句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当下的期望。在诗人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真正的人才都是稀缺的资源,而在“圣明时”——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更是需要这样的才智之士来辅佐治理国家,推动社会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