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对“莆口之败”事件的感慨之作。通过“闽粤何多难,兴漳师未休”两句开篇,诗人表达了对福建、广东地区战事频仍、民不聊生的深切忧虑。接着,“虎豺行白日,天地泣清秋”描绘出战争带来的恐怖景象和自然界的哀鸣,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对社会秩序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欲捣群凶穴,须枭败将头”表达了诗人对于打击敌人、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兵贪法半至,遗恨福宁州”则揭示了军队纪律松弛、贪图私利的问题,导致了福宁州百姓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和对受害者深深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他对正义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无辜受难者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正义与贪婪的不同面貌,诗人呼唤着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