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商

古道长荆棘,新岐路交横。

君于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足踏圣人路,貌端禅士形。

我曾接夜谈,似听讲一经。

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

釜底绝烟火,晓行皇帝京。

上客远府游,主人须目明。

青云别青山,何日复可升。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老的道路上满是荆棘,新的岔路口交错纵横。
你在荒芜的灌木丛中,找到了古人的足迹前行。
你脚踏圣贤的道路,面容庄重如禅师。
我们曾彻夜交谈,仿佛聆听一场经文讲解。
你的才学屡次展现,昨日已名列前茅。
如今你身处炉火烹煮之地,清晨启程前往帝都。
贵客远游至府邸,主人的目光必须明亮。
从青云之下告别青山,何时能再次飞升?

注释

古道:古老的道路。
荆棘:多刺的植物。
新岐路:新的岔路口。
交横:交错纵横。
荒榛:荒废的灌木丛。
古辙:古人留下的痕迹。
圣人路:圣贤之道。
禅士形:禅师般的面容。
夜谈:深夜交谈。
一经:一部经书。
高第名:名列前茅的成绩。
釜底:炉火之旁。
晓行:清晨出发。
皇帝京:皇帝的京城。
上客:尊贵的客人。
目明:目光敏锐。
青云:高位。
青山:青山绿水。
升:提升、飞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道荒凉与个人追寻历史足迹的情景。开篇“古道长荆棘,新岐路交横”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条被荆棘掩埋、蜿蜒曲折的古老道路,以及新的岐山之路交织在一起的画面,展示了时间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

“君于荒榛中,寻得古辙行”表达诗人对朋友陈商追寻古人的足迹、探索历史遗迹的赞赏。这里的“荒榛”指的是荒废的城墙或道路,“古辙行”则是指古代圣贤留下的痕迹,显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足踏圣人路,貌端禅士形”两句,不仅描写了朋友陈商的外在行为,也强调了他内心的修养与气质。这里的“圣人路”指的是古代圣贤走过的道路,而“禅士形”则是形容他的风度,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精神状态。

“我曾接夜谈,似听讲一经”表达了诗人与陈商之间深夜长谈,如同聆听经典般的愉悦感受。这里的“夜谈”和“讲一经”,既指实际发生的情景,也象征着精神上的沟通与共鸣。

“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两句,则是对陈商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赞扬。“联翩”指连续不断,“数举”则是多次获得好成绩,“昨登高第名”则是指他最近一次考取了高位。

“釜底绝烟火,晓行皇帝京”两句,通过对熄灭炉火和清晨出发前往京都的描写,传达了陈商即将离开的氛围,同时也预示着他前去京都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上客远府游,主人须目明。青云别青山,何日复可升”几句,是诗人对陈商的送别之词。诗人希望主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彼此的友情,并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相聚。这里的“上客远府游”表达了朋友即将远行,“青云别青山”则是形容别离的情景,而“何日复可升”则是在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攀登同一座山峰,象征着友情的长存和重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谊深厚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远行的不舍之情和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送集文上人游方

来从道陵井,双木溪边会。

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

此游诣几岳,嵩华衡恒泰。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重酬姚少府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

如今何时节,虫虺亦已蛰。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

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

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勇士,诚欲戈矛戢。

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

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原东居喜唐温琪频至

曲江春草生,紫阁雪分明。

汲井尝泉味,听钟问寺名。

墨研秋日雨,茶试老僧铛。

地近劳频访,乌纱出送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哭卢仝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

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

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

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