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二月遇火次陶韵

长松缚茅宇,乱石开南轩。

夜半有明烛,停午无烟燔。三载头滑,花药满春前。

坎止复流行,心迹异方圆。

年荒避盗贼,旧居姑且还。

春风吹野火,红焰涨遥天。

新诗焦泥壁,老树夭长年。

颓园寒瀑响,土锉月中闲。

遂令长往计,牢落难贞坚。

故书出焰中,叶叶如荷田。

惜此复幸此,不废食与眠。

吾尝訾遗山,卖书乃买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宗羲在壬寅二月遭遇火灾后的场景。他居住的茅屋被长松围绕,南轩则被乱石点缀,显得自然而不失雅致。火灾发生时,夜晚明亮如白昼,白天则不见烟火。诗人三年辛勤劳作,花药满园,生活本应宁静,但火灾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暂且回到旧居。

火灾过后,春风带来野火,红焰漫天,他的诗书被烧焦,连墙壁都成了焦土,老树经受了岁月和火灾的双重考验。诗人身处颓园,听到寒瀑声,月光下土锉闲置,心境凄凉,对未来的去留产生了动摇。

然而,尽管遭遇如此变故,诗人并未放弃生活的基本需求,仍能保持食与眠。他反思过去,曾批评遗山卖书换园的行为,而今自己却面临相似的境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即使书籍受损,也珍惜眼前的生活,不愿放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火灾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执着。

收录诗词(40)

黄宗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一字德冰,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 字:太冲
  • 号:南雷
  • 籍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 生卒年: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五月复遇火

局促返旧居,鸡犬共一轩。

缩头床下雨,眯眼灶中燔。

南风怪事发,正当子夜前。

排墙得生命,再拜告九圆。

臣年已五十,否极不终还。

发言多冒人,举足辄违天。

半生滨十死,两火际一年。

莫言茅屋陋,宾客非等闲。

鬼目不相瞷,而逊华堂坚。

其理不可解,辨说空田田。

昨者刘伯绳,为我不安眠。

仆本方外人,岂终保丘园。

形式: 古风

与徐昭法

人传徐昭法,可闻不可见。

我今上灵岩,钟鼓集法眷。

相看尽陈人,不参以时彦。

徐子最后来,布袍巾幅绢。

储公览拙文,珍重压端砚。

徐子翻读之,喟然而称善。

谓是震川后,叙事无人荐。

虞山加粉泽,可谓不善变。

落此一瓣香,百年如觌面。

出其论文书,并与他著撰。

体裁既整齐,字句亦工练。

夜坐天山堂,诸家评略遍。

人言子寡言,子言如竹笕。

乃知世知子,犹为子之羡。

形式: 古风

十二月二十二日梦汪魏美

湖上游踪已数年,梦中相遇在开先。

幅巾酒量曾如旧,僧舍寒镫何处眠。

湖海故人将尽矣,风波此老尚巍然。

那堪出入如相避,孤负山阴雪后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八月小尽接家书有感(其一)

秋深昏晓异温凉,静坐南窗白日长。

青镜丝丝添鬓白,家书岁岁说年荒。

摩挼老脚登嵩华,堆叠沙锅煮雪霜。

此愿此生犹未遂,问谁挽汝落尘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