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长驿书事

空堂深深闪灯烛,群奴鼾眠声动屋。

豆肥草软马亦便,嚼美只如蚕上簇。

天事由来不可量,初更月出星煌煌。

须臾变作霏霏雨,客枕不眠知夜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深远的夜晚景象,充满了动人的意境和哲理思考。首先,“空堂深深闪灯烛”一句,设定了一个幽静的空间氛围,点缀着微弱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神秘的气息。

紧接着,“群奴鼾眠声动屋”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生灵的共同沉睡。这里的“群奴”指的是家中仆人,他们在深夜里也陷入了沉睡,连带着房舍都显得有些微响。这两句交织出一种时间的停滞和空间的封闭。

第三、四句“豆肥草软马亦便,嚼美只如蚕上簇”转换了场景,诗人似乎走出了内室,来到庭院中。这里描绘的是夜晚庭院中的景象,豆类作物肥沃而饱满,草地柔软,连带着马儿也显得悠闲自在。而“嚼美只如蚕上簇”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比喻马儿吃草的样子宛如蠶虫攀附在桑枝上,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动物的行为,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天事由来不可量,初更月出星煌煌”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和时间流转的一种哲学思考。“天事”指的是超越人类控制的自然界和社会大事件,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预测和掌控。而“初更月出星煌煌”则是在具体的夜晚场景中体现了这种不可预测性,月亮和繁星在夜空中璀璨闪烁,既美丽又令人感到宇宙之浩瀚。

最后,“须臾变作霏霏雨,客枕不眠知夜长”两句,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体验。突然间,天气变得多云而降下细雨,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诗人感到夜晚的漫长和不可捉摸。在这静谧的夜里,即使躺在枕上也难以入睡,因为外界的声音和内心的思绪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不眠之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将夜晚的宁静、自然的美丽与时间的流逝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大风

昔游江湖上,厌看无限不测之高浪。

今栖尘土中,惯听掀天拔木之狂风。

风豪浪狠常相逐,我生此世宜阨穷。

浪头漫漫从海起,客舟摇战如枯苇。

回槔转尾入深湾,往往三分偷得一分睡。

岂如秋宜门东僦屋居,突兀前堂掌平地。

风从昆崙溟渤来,平头疾转数千里。

金锋相磨众鬼兵,介马争先万胡骑。

㨟抢震压尤可惊,千妖百怪悲号声。

我时安眠不觉躩然起,炉烟寂灭灯冥冥。

褰衣正欲走出户,户未开扃已吹仆。

闭门正欲避风来,风入衣襟不肯去。

天涯地角两茫茫,一身浑无逃遁处。

明朝捡点窗户间,浮埃委积如丘山。

遥知九衢中,马走废往还。

我欲投书诉风伯,帝阍峨峨不可攀。

怒携干将绕四璧,空有壮气膨心肝。

颇疑猛虎啸林薄,惨淡阴威动寥廓。

又疑土伯夜与风神争,叱咤喑哑骋狞恶。

明当折简问巫阳,天上谁人司橐籥。

形式: 古风

大风入朝

风从何落来何处,百马盘空正号怒。

闭户犹恐丘山颓,谁人放舟江海去。

庐山之南白云翁,冠带强游京邑中。

狐裘包缠不煖体,却羡爰居能避风。

形式: 古风

大热息于官亭

大暑投官亭,堂皇已颓折。

盘桓倚门户,坐以一筦席。

昊天多清风,至此何悭惜。

及我无分寸,挥汗已盈尺。

较之渴仆长途间,犹赖此中容少息。

嗟我不如亭前马,稳嚼青刍柳阴下。

又不如东家养画眉,雕笼彩画近帘帷。

一身扰扰南复北,凌寒涉暑常奔驰。

寒犹幸可沃以酒,暑真可畏非良时。

形式: 古风

子瞻画枯木

寒云行空乱春华,西风凛凛空吹沙。

夫子抱膝若丧魄,谁知巧思中萌芽。

败毫淡墨任挥染,苍莽菌蠢移龙蛇。

略增点缀已成就,止见枯木成槎枒。

更无丹青相掩翳,惟有口鼻随穿呀。

往年江湖饱观画,或在山隈溪水涯。

腹中空洞夜藏魅,巅顶突兀春无花。

径深最宜系画舸,日落时复停归鸦。

苏公早与俗子偶,避世欲种东陵瓜。

窥观尽得物外趣,移向纸上无毫差。

醉中遗落不秘惜,往往流传藏人家。

赵昌丹青最细腻,直与春色争豪华。

公今好尚何太癖,曾载木车出岷巴。

轻肥欲与世为戒,未许木叶胜枯槎。

万物流形若泫露,百岁俄惊眼如车。

树犹如此不长久,人以何者堪矜誇。

悠悠坐见死生境,但随天机无损加。

却笑金城对宫柳,泫然流涕空咨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