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四首(其四)

先朝讲武旧围场,萧瑟秋风塞外凉。

早望羽车回谷口,漫劳石鼓刻岐阳。

飞黄一去清尘远,凝碧重来法曲荒。

剩有开元朝士在,颓唐诗笔赋连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俞樾的《感事四首(其四)》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首句“先朝讲武旧围场”暗示了昔日皇家军事演练的场所,如今已显萧瑟与荒凉,秋风在塞外吹过,更添凄冷之感。次句“早望羽车回谷口”描绘了想象中的过往景象,羽车(可能指天子出行的仪仗)已不再归来,只有空谷回响。

“漫劳石鼓刻岐阳”中,“石鼓”是古代重要的文物,此处借指历史的痕迹,岐阳则是地名,表达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如今这些都显得徒劳无功。“飞黄一去清尘远”进一步强调了过去的消失,只剩下“凝碧重来法曲荒”,法曲本为宫廷音乐,这里也暗示了昔日繁华音乐的衰落。

结尾两句“剩有开元朝士在,颓唐诗笔赋连昌”点出,尽管人事已非,但仍有开元盛世的遗老,他们的诗歌记录下这段历史的变迁,虽然风格颓唐,却也见证了时代的沧桑。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人事更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移居紫阳书院作(其一)

旧游过眼总云烟,又向吴中借一廛。

韩愈偶成进学解,屈原聊赋卜居篇。

高登坛坫虽非分,暂寄琴书亦是缘。

输与兴公清福好,好山刚对讲堂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移居紫阳书院作(其二)

昔年曾此公壶觞,三十年来半已忘。

忽向雪泥重闻讯,剧怜泡影太悤忙。

乌衣零落门庭换,铜狄摩挲感慨长。

剩有当年旧宾客,天留老眼看兴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黄沙歌

昔人探河源,云从火敦脑儿始。

我行未至昆仑虚,未识河源何处是。

乃从海橃一登临,不见河源见河委。

前日吴淞口,昨日清水洋。

无端沧海中,灿烂成奇光。

布金非舍卫,抟土无娲皇。

是何海中沙,有若琉璃黄。

舟人为我言,此乃黄河入海之故迹。

海色与天光,上下同一碧。

黄河千里百里奔腾来,其势不能遽与海为一。

遂令海底皆黄沙,万丈光芒映朝日。

始信河为四渎雄,入海犹难渝本质。

呜乎,龙门穿凿神禹功,送之入海事已终,谁从海外寻其踪?

昔人未见我及见,眼界洵足千秋空。

岂比东方曼倩紫泥海,徒将谰语欺儿童。

形式: 古风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四首选三(其一)

高冢梅花岭,行人再拜过。

荒阡重洒扫,生气未消磨。

遗像清高甚,家书涕泪多。

龚钱诸大老,对此竟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