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赠别》由清代诗人徐元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联“蹉跎岁月独支离,愁绪今朝欲上眉”,开篇即以“蹉跎”二字点明时光流逝之感,诗人独自漂泊,岁月无情,愁绪在心头蔓延,即将溢出眉梢,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颔联“海外已为三载客,囊中惟剩一瓢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身处异国他乡已有三年,物质生活简朴至极,仅有的陪伴是那一瓢诗,既表现了物质的匮乏,也突出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洁。
颈联“安贫不用怜原宪,处约无求说项斯”,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认同。引用原宪与项斯的故事,强调了在贫困中保持自尊与节操的重要性,不需他人怜悯,也不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
尾联“但得百钱常挂杖,何劳仙子进琼卮”,以幽默而富含哲理的方式收束全诗。诗人认为,只要有一百文钱挂在杖头,就能满足日常所需,无需追求神仙赐予的美酒佳肴。这不仅是对物质欲望的淡然,也是对简单生活、知足常乐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引用等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独特理解,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