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陵城

淮楚年年一番秋,西风惯识古谯楼。

金汤城壁休清野,玉帐英雄未白头。

霜草万家人冷落,冻云千叠雁绸缪。

中原目即难修整,且对屯兵说近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淮楚之地每年秋天都会重演一次,西风熟悉那古老的谯楼。
坚固的城池无需再清野备战,英勇的将领还未见白头衰老。
寒霜覆盖的草丛中人们生活凄凉,密集的阴云下大雁紧紧相依。
中原大地的局势难以恢复,姑且对着驻扎的军队诉说眼前的忧虑。

注释

淮楚:指淮河和楚地,古代区域名。
一番秋:一轮秋景,指秋季。
西风:秋季的主导风向,象征着季节更替。
古谯楼:古代用于观测时令和报时的高塔。
金汤: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
玉帐:古代将帅的营帐,借指英勇的将领。
白头:形容人头发花白,象征年龄大。
霜草:经霜后的草木,形容环境凄凉。
冻云:寒冷的云层。
绸缪:紧密缠绕,此处形容大雁群集。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修整:恢复、整顿。
屯兵:驻扎的军队。
近愁:眼前或近期的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秋思的氛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和英雄末路的哀愁。

“淮楚年年一番秋”直接设定了季节和地域,淮楚之地每到秋天便是一番萧瑟景象。"西风惯识古谯楼"则通过西风来衬托古老城楼的荒凉与孤寂,西风往往在中国诗词中象征着秋意和悲凉。

“金汤城壁休清野”中的“金汤”,可理解为边塞要塞之意,这里用以形容城墙坚固。"玉帐英雄未白头"则是在表达那些在疆场上奋战的将士们,虽然还未至老年,却也早已经历了无数风霜。

“霜草万家人冷落”和“冻云千叠雁绸缪”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情境。"中原目即难修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原战乱的忧虑,"且对屯兵说近愁"则是在抒发诗人面对边关屯兵之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景和边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英雄将士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个人的悲凉情怀。

收录诗词(301)

宋伯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林巡检惠诗

客久情怀恶,逢人懒说诗。

不堪秋到后,将近雁来时。

攲枕皆归梦,同心只旧知。

渊明篱下菊,谁伴傲霜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答林行父

男儿未肯著渔蓑,且把屠龙一剑磨。

宣室岂容无贾谊,词林尚可著廉颇。

壮怀每被愁怀恼,官况宁如旅况多。

我欲便归归未得,江南孤负采菱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谢沿海制使颜侍郎举

羞把床头短铗弹,弓裘殊愧一丝官。

但知晓雪侵髭满,不拟春风著眼看。

东閤选抡前固有,西班腾踏近尤难。

先生浓点陶镕笔,安得梅花月共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谢浙东赵宪使举

未肯归耕负郭田,举杯方欲问青天。

乡心固忆张翰鲙,壮志还思祖逖鞭。

政化一番新事业,春风千里赖陶甄。

男儿得遇人知己,愿听鸡声夜不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