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天池石壁图送马谷中还金陵

中吴之山何壮哉,群峰拥翠西南来。

就中天池秀莫比,灵境迥出如天台。

石林青苍蔽晴昼,草碧花香春雨后。

莲峰倒影落寒波,松籁翻声作金奏。

兰若去空不盈尺,山僧住久甘岑寂。

云中犬吠有人来,烟外钟鸣知日夕。

忆昔携君行乐时,浴沂风味相追随。

流觞共藉池边草,瀹茗还题石上诗。

怜君别去金陵路,嗟我穷年守芸蠹。

每怀清景只依然,常恐朱颜不如故。

今年君随春共还,访我来需画里山。

阴崖石壁才隐起,但见云雾飞窗间。

明朝持向金陵去,故山移入斋居内。

吟馀时复一披图,应念当年共游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天池山的壮丽景色与幽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川之美、自然之韵以及人情之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中吴之山何壮哉,群峰拥翠西南来”,开篇即以磅礴之势展现天池山的雄伟壮观,群山环绕,绿意盎然,仿佛从西南方向涌来,气势恢宏。

接着,“就中天池秀莫比,灵境迥出如天台”两句,点明天池山的独特魅力,其秀美程度难以比拟,犹如仙境,与天台山相媲美,暗示其非凡之处。

“石林青苍蔽晴昼,草碧花香春雨后”描绘了山中石林的苍翠与生机勃勃的春景,阳光下石林掩映,春雨过后,草地碧绿,花朵飘香,一片生机盎然。

“莲峰倒影落寒波,松籁翻声作金奏”则通过莲峰倒影与松林之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韵律的自然景象,如同音乐般悦耳动听。

“兰若去空不盈尺,山僧住久甘岑寂”表现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僧侣的淡泊生活,虽身处空旷之地,却能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云中犬吠有人来,烟外钟鸣知日夕”通过犬吠与钟声,描绘了山中生活的日常情景,既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忆昔携君行乐时,浴沂风味相追随”回忆与友人一同游玩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流觞共藉池边草,瀹茗还题石上诗”描述了与友人在池边饮酒赋诗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雅趣。

“怜君别去金陵路,嗟我穷年守芸蠹”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自己坚守学问的感慨。

“今年君随春共还,访我来需画里山”期待友人再次归来,共同欣赏山中美景。

“阴崖石壁才隐起,但见云雾飞窗间”描绘了山中阴凉处的石壁与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

“明朝持向金陵去,故山移入斋居内”预想友人离开后,山景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心灵的寄托。

“吟馀时复一披图,应念当年共游处”最后,诗人想象在闲暇之余,翻阅描绘天池山的画卷,怀念与友人的共同游历,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天池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圆鉴中住杭城海会寺

罢纂金仙贝叶编,囊衣又上浙江船。

吴山树色春城里,萧寺钟声暮雨边。

智永终期追草圣,贯休不独悟诗禅。

遥知入院谭经暇,试茗还烹第一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观上人

路转长干入翠微,寻幽常与道人期。

政忻接席听谈讲,又见停桡话别离。

上苑莺花留住久,故山猿鹤怨归迟。

却怜今夜禅窗月,更约同看定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宗季传住槜李真如寺

加禾南下旧招提,唐相裴休故宅居。

近喜吾师开讲席,正逢宾馆罢脩书。

闲挥尘拂天花洒,静对鸳湖夜月虚。

别去停云如有念,新缄毋吝寄双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汇木庵上人

琅函脩罢便治装,笑指东吴是故乡。

瓶水贮来和涧月,囊衣披去带天香。

雨新苔石跏趺静,风满襟怀啸咏凉。

归到山中犹夏日,枇杷果熟待师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