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二)

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

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

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

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

巢成辄弃去,我岂秋社燕。

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

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

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的《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西山巅的探险经历,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表达了诗人平时在家中的闲适生活,却总是在寻找着未知的奇妙之处,认为自己已经探索了许多地方。接着,“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点明了这次探险的目的地——西山巅,并强调了此处景色的壮丽与独特,是之前未曾见过的。

“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描绘了西山巅周围环境的动态美,溪流湖泊时隐时现,云雾变幻莫测,展现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接下来,“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十年间可能错过的美好景致的反思,意识到自己仍有未触及的胜景。

“巢成辄弃去,我岂秋社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秋社燕,即在某个地方筑巢后又会迁徙离去,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最后,“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则是诗人决心要亲自带领仆人开辟新的道路,不畏艰难险阻,即使路途崎岖,也无需他人扶持,显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对身体健康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决心。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三)

生长在山间,从翁守蓬户。

人言膏粱子,粗免污纨裤。

官居无多恋,暂止复遽去。

家法恐未传,此心良已素。

义禅晚从我,似识此间趣。

西岩郁嵚岑,久断俗子路。

聊持山中节,为我主留务。

封陲际湖海,云月皆所部。

形式: 古风

建康旧俗贵重九上巳诸曹皆休务祀神登北山参议马君独不出携诗相过因言石林之胜次其韵

倦飞归鸟正思还,叩户聊分半日閒。

胜事漫同谈栗里,佳时休笑负龙山。

簿书已老无馀力,香火朝真有旧班。

他日尚期能过我,试穷千嶂共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去岁以九日期贺子忱徐惇济祝子权为松竹台之会作寒字韵诗唱酬数次今岁郡斋独坐慨然有怀复用前韵寄惇济子权时皆在湖州

地近中原怯早寒,一杯何处复追欢。

同寻涧壑閒谁共,强逐风尘老自难。

归梦孰知元有约,故情应得旧相看。

闭关且示维摩病,图画他年付瓦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郡斋望蒋山

十年在空山,未觉与世殊。

再来抚城郭,始悟非吾庐。

岂不有华屋,旌旗拱王都。

峨冠坐清旦,百吏前走趋。

而我麋鹿姿,砖然若囚拘。

忽看北山岑,突兀当坐隅。

欢言顾之笑,便欲凌崎岖。

似我槿篱间,层峦俨相扶。

遥瞻不得往,起步空长吁。

少年四方志,顾盼略九区。

衰慵一如此,毕愿终田闾。

拙艰固应尔,岂但悲老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