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帅出示所送李大著诗(其二)

楼前人送四前旌,楼上诗添七字成。

蔽芾风中皆德意,黍苗雅里尽仁声。

请回南国条枚笔,归主中朝礼乐盟。

天下举安吾始乐,时哉王道正和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楼前人群簇拥着四面旗帜,楼上诗人又添了七言诗句。
在风中摇曳的蔽芾象征着美德和意愿,诗篇中充满了仁爱的声音。
期待你带着南方的才情归来,参与朝廷的礼仪和音乐盟约。
天下安宁是我所期盼的快乐,此时正是王者之道彰显和平的时候。

注释

楼前:楼下的场景。
人送:人们簇拥。
四前旌:四面旗帜。
楼上:楼上的诗人。
诗添:增添诗句。
七字成:七言诗。
蔽芾:植物名,象征美德。
风中:在风中。
皆:都。
德意:美德和意愿。
黍苗:泛指农作物,象征仁爱。
雅里:诗文中。
尽:充满。
仁声:仁爱的声音。
请回:期待回归。
南国:南方。
条枚笔:才情和笔墨。
归主:回归并参与。
中朝:朝廷。
礼乐盟:礼仪和音乐的盟约。
天下举安:天下安定。
吾始乐:我开始感到快乐。
时哉:正当其时。
王道:王者之道。
正和平:彰显和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题为《和宋帅出示所送李大著诗(其二)》。诗中,诗人以楼前送别的情景开篇,通过描述李大著离去时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对他的诗才的赞赏。"楼上诗添七字成"一句,暗示了李大著的才华横溢,即使在离别之际,也能即兴创作出富含深意的诗句。

接着,诗人将李大著比作蔽芾(一种象征美德的树木),他的品德如同风中的蔽芾,充满德行与善意;又将他比作黍苗(古代祭祀用的谷物,象征仁爱),他的言行充满了仁爱之声。诗人希望他能带着这些美德和仁心回到南方,继续在朝廷中传播礼乐,维护和谐。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待和个人对于王道(儒家理想的政治秩序)和平的喜悦,认为只有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自己才能真正感到快乐。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巧妙,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推崇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宋帅出示所送李大著诗(其三)

病中三复舍人篇,可但才工与调妍。

心在雩坛沂水上,思通归鸟岫云边。

自将铁石为传授,不与风骚较袭沿。

听者座中谁最喜,丹邱道士舞如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陈正己九日公安道中韵

何处山无九日花,故人相遇即为家。

君方去著风前帽,我已寒如露后葭。

久闭柴门陶岁月,晚凭儿子送生涯。

眼看一树堂堂去,双鬓那能不早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陈信民用韵以高抚州之命相招

入无锥瓦出无闾,笑杀康山老寄居。

客里光阴何以度,闲中亲旧顿然疏。

武冈文学来投卷,临汝君侯肯致书。

早晚一犁亲受地,时于笠底望行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陈待制江城毕工遇雪

鱼釜鹑衣救叔寒,牺樽羊饩度姑山。

瑞花一夜围青嶂,扶叶平明射白间。

遍雨麦田知地瘠,怕冰戍土谢天悭。

威棱迥出金汤外,十万边兵已北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