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四十三)

如佛见佛,佛无异见。如法说法,法无异说。

只如鸦鸣鹊噪,莺啼燕语,是有异说,是无异说。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问答形式展开,探讨了佛与法、异与同的哲学议题。诗中运用了自然界的鸟鸣声作为比喻,巧妙地引出对世间现象本质的思考。

“如佛见佛,佛无异见。” 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佛见到其他佛时,并不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或认识,因为佛的本质是一致的,没有分别心。这体现了佛教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思想,强调了内在的平等和统一性。

“如法说法,法无异说。” 这部分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一致性。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佛法的教导都是相同的,没有差别。这强调了佛法的普适性和不变性,即无论何时何地,佛法的真理都是恒定不变的。

“只如鸦鸣鹊噪,莺啼燕语,是有异说,是无异说。” 这句话通过自然界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对比,指出自然现象虽然各不相同(有异说),但本质上它们都遵循着自然规律(无异说)。这里隐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但背后总有统一的法则或原理在支配,正如佛法揭示的宇宙真理一样,虽看似复杂多变,实则有一条不变的真理贯穿其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学中的核心概念——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寻找到不变的真理。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智慧的觉醒。

收录诗词(243)

释月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四十四)

子得其用,父得其体。互呈丑恶,挂人唇齿。

至今茶树上,叶叶哭春雨。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四十五)

世尊拈花,南泉指花,灵云桃花,智门莲花,总是空花,添得衲僧眼中花。

诸人若要发明心花,直须铁树开花。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四十六)

世尊有密语,今古无人举。

等闲举得最分明,夜来滴滴檐头雨。

诸人睡著不曾知,付与村农自歌舞。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四十七)

道在屎溺,道在稊稗,道在瓦砾。

荡荡一条官驿路,何须特地栽荆棘。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