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殿沉沉画翣重,凄凉挽铎出深宫。
攀号不悟龙胡远,侍从犹穿豹尾中。
日薄山川长起雾,天寒松柏自生风。
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永昭陵挽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对永昭陵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先帝的怀念。诗中通过行殿的沉重和挽铎的凄凉,传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暗示了陵墓主人地位的崇高。
"行殿沉沉画翣重",描绘了行宫的深沉静谧,华美的装饰显得格外沉重,象征着逝者的威严与哀荣。“凄凉挽铎出深宫”,挽铎声在寂静的深宫回荡,渲染出哀伤的挽歌氛围。
“攀号不悟龙胡远”,表达了人们对逝去君主的深深哀悼,即使呼号也无法唤回他的身影。“侍从犹穿豹尾中”,豹尾服饰暗示着皇家仪仗,即使在悲痛之中,侍从们仍保持着对皇室的忠诚。
“日薄山川长起雾,天寒松柏自生风”,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哀思,日光微弱,山川笼罩在雾气中,寒冷的天气使松柏摇曳生风,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最后,“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诗人感慨人民在先帝四十年的统治下受到恩泽,百姓的安居乐业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源于帝王的辛勤付出和功绩。这句诗是对逝者为国为民的深深敬仰和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永昭陵的哀思,同时也寓含了对先帝的赞美和怀念,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人情怀。
不详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干戈不用臻无事,朝野多欢乐有年。
便坐看挥飞白笔,侍臣新和柏梁篇。
衣冠忽见藏原庙,箫鼓愁闻向洛川。
寂寞秋风群玉殿,还同恍惚梦钧天。
与子虽天意,知人昔帝难。
一言谋早定,九鼎势先安。
大舜仁由性,成汤治以宽。
孤臣恩未报,清血但汍澜。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平日相从乐会文,博枭壶马占朋分。
罚筹多似昆阳矢,酒令严于细柳军。
蔽日雪云犹叆叇,欲晴花气渐氛氲。
一樽万事皆毫末,蜾蠃螟蛉岂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