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双芒屩,千峰五尺藤。
水村朝听雨,山店夜留灯。
客病途中健,乡愁久后增。
平生不尽意,辛苦望南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睦州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联“万里双芒屩,千峰五尺藤”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行旅的艰难,双芒屩是草鞋,五尺藤则是用来攀爬山路的藤条,形象地展现了跋涉的不易。颔联“水村朝听雨,山店夜留灯”则通过晨雨和夜晚的灯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生活细节融合在一起。
颈联“客病途中健,乡愁久后增”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表现了旅途中的坚强与乐观,即使身体不适也能保持精神的坚韧;另一方面则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愁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发浓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尾联“平生不尽意,辛苦望南兴”则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一生有许多未能实现的愿望和遗憾,但对南方的向往却始终不减,体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不详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屈指闽中路,瞻星去转赊。
古桥生石菌,细草结冰花。
绝岭惊人挂,空村怪鸟哗。
吞声是国恨,原不悔倾家!
落魄三衢市,风尘绝泪痕。
对人声尽变,怪我发犹存。
生死浑閒事,衣冠是圣恩。
吴江血已碧,犹是问王孙。
猿臂开弓三百钧,殿前御试射如神。
黄童本号无双士,先帝亲除第一人。
乱日山城参阃贱,非时旌纛出关频。
将军不羡通侯印,誓复新安把钓纶。
汾湖两绝句,一市共悲伤。
难后嗟零落,南来见表章。黄泉谁寄慰!
青史且输香。属和篇篇好,吾将罢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