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道上,示新安穆秀才修玄(其二)

屈指闽中路,瞻星去转赊。

古桥生石菌,细草结冰花。

绝岭惊人挂,空村怪鸟哗。

吞声是国恨,原不悔倾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闽中路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屈指闽中路,瞻星去转赊”以屈指计算路程起笔,表达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同时借瞻望星空暗示前路未知,充满变数。这种对未知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古桥生石菌,细草结冰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冷寂与荒凉。古桥上的石菌、细草上的冰花,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暗喻了历史的痕迹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岁月静好却又稍显凄凉的感觉。

颈联“绝岭惊人挂,空村怪鸟哗”进一步深化了旅途的孤寂与荒凉。绝岭之上,惊人的挂物,空荡的村落,怪鸟的喧哗,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恶劣,更寓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尾联“吞声是国恨,原不悔倾家!”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个人牺牲的无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悲欢离合显得微不足道,而国家的兴衰才是最值得关切的问题。诗人以“吞声”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却依然坚定地表示“不悔倾家”,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牺牲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它不仅是一次个人旅程的记录,更是对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的深刻探讨。

收录诗词(507)

钱澄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字:饮光
  • 籍贯:晚号田间老
  • 生卒年:1612~1693

相关古诗词

衢州遇韦剑威

落魄三衢市,风尘绝泪痕。

对人声尽变,怪我发犹存。

生死浑閒事,衣冠是圣恩。

吴江血已碧,犹是问王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赠黄仲聚参戎

猿臂开弓三百钧,殿前御试射如神。

黄童本号无双士,先帝亲除第一人。

乱日山城参阃贱,非时旌纛出关频。

将军不羡通侯印,誓复新安把钓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酬朱润生

汾湖两绝句,一市共悲伤。

难后嗟零落,南来见表章。黄泉谁寄慰!

青史且输香。属和篇篇好,吾将罢悼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

昔迎戎师至,兵骄马亦疲。

三吴望风附,弓矢弃不持。

刘生总戎客,船插使清旗。

泊船秀水上,奔竞人恐迟。

刘生不肯仕,心识发且披。

剃发令朝下,相顾为发悲。

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

争言舟楫利,长技不得施!

刘生奔武水,父子就诛夷。

陈梧钱唐至,旋登嘉禾陴。

颇闻黄镇南,驻舟太湖湄。

楼船号万艘,胜兵焉可知!

吴兴馈军粮,昼夜相追随。

壮士争激烈,富室愿蠲赀。

姑苏城门外,匹马不敢窥。

可怜陆太学,破产供军炊。

七月入姑苏,搏战还同嬉。

此辈本乌合,一溃岂复知。

赖有吴职方,稍能出计奇。

伏甲吴江岸,所忌惟在兹。

诸将无斗志,同舟自相疑。

日费千黄金,空养摇橹儿。

嘉禾一夜破,嵩江累卵危。

乞师镇南垒,摇手不可为!

如何十万兵,曾无一矢遗!

括饷既以饱,海口潜奔驰。

海口窄不出,铁骑追及之。

可怜熊虎姿,尽为鱼腹尸!

三吴遍焚戮,试问戎首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