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九龙门夜宿迟明赠别兼寄周一玄

江郭梅已白,飞霜肃严冬。

故人惜短景,握手龙门东。

群壑倏暝色,虚亭寒夜空。

明灯照孤月,相对情未终。

明发忽惆怅,拂衣如飘风。

长天西北倾,三山落云中。

中有淡荡人,孤高含清真。

三年阔风采,百里悲胡秦。

前日游远方,登堂别严亲。

出门向西笑,逸气凌秋旻。

雪度日边棹,风吟江上蘋。

清诗落吴楚,此地生阳春。

郢曲和者稀,剑歌不复陈。

归来使酒气,酒酣气益振。

青楼唤歌舞,日见罗衣新。

却笑相如宅,凄凉四壁尘。

交欢徒结面,肝胆向谁陈。

因子写远意,风期越江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寒冷冬夜的龙门东边相聚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首句“江郭梅已白,飞霜肃严冬”描绘了冬日江边城郭的景色,梅花已经绽放,飞霜覆盖大地,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清冷的氛围。接着,“故人惜短景,握手龙门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珍惜相聚时光的情感,两人在龙门东边紧紧相握,流露出深厚的情谊。

“群壑倏暝色,虚亭寒夜空”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群山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空旷的亭子显得格外寒冷。接下来,“明灯照孤月,相对情未终”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明亮的灯光映照着孤独的月亮,两人相对而坐,情意绵绵,似乎永远也舍不得分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发忽惆怅,拂衣如飘风”,诗人突然感到离别的惆怅,仿佛被一阵风吹散,准备离开。他抬头望向天空,“长天西北倾,三山落云中”,只见天空广阔无垠,远处的山峰似乎落入云海之中,象征着离别的距离越来越远。

“中有淡荡人,孤高含清真”描述了一位淡泊名利、高洁纯粹的人,与诗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向往。接着,“三年阔风采,百里悲胡秦”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多年后的思念之情,即使相隔百里,心中仍充满哀愁。

“前日游远方,登堂别严亲”回忆了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情景,最后在家中与亲人告别。诗人“出门向西笑,逸气凌秋旻”,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着西方微笑,展现出洒脱不羁的气质。

“雪度日边棹,风吟江上蘋”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江面,江上的芦苇随风摇曳,仿佛在吟唱。接下来,“清诗落吴楚,此地生阳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诗歌如同温暖的阳光,给吴楚之地带来了生机。

然而,“郢曲和者稀,剑歌不复陈”暗示了诗人创作的诗歌虽好,但知音难觅,无人能真正理解其深意。诗人“归来使酒气,酒酣气益振”,回到家中,饮酒作乐,气宇轩昂。

“青楼唤歌舞,日见罗衣新”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繁华景象,青楼中歌舞升平,每天都有新的罗衣出现。然而,“却笑相如宅,凄凉四壁尘”诗人却嘲笑自己如同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虽然才华横溢,但家中却满是灰尘,无人赏识。

“交欢徒结面,肝胆向谁陈”表达了诗人与朋友虽表面友好,但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却难以表达出来。最后,“因子写远意,风期越江滨”希望借助友人的笔触,将这份离别的深情寄托于跨越江水的信件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离别的感伤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5)

高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陈沧洲留别之作

海上春欲暮,楼头花满林。

一樽风雨夕,千古幽期心。

平旦忽惆怅,怆然惜离襟。

踟蹰歌白雪,留赠比黄金。

十日不尽欢,临岐徒悲吟。

举目望霄汉,浮云蔽重阴。

沧洲渺何许,春水洪涛深。

此别非万里,无时间徽音。

以我子猷船,期君安道琴。

毋为叹白发,岁晚重招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顾山斋分韵志别

孤云与独鹤,千里怅悠悠。

时因长风吹,双落碧海头。

郑侯念长违,董子经时别。

几望西南天,孤吟啸台月。

昨日放扁舟,辍棹三江流。

中夜造我语,片言解离忧。

逸兴横素襟,吐辞若流水。

挥杯对黄花,兀然不知醉。

欢乐情未极,复此成分飞。

矫首秋风外,徒惊蕙草稀。

形式: 古风

望庐山作

挂席度彭蠡,停桡望匡庐。

苍苍五老峰,秀出东南隅。

气势掩衡霍,峥嵘压东吴。

千岩散秋色,倒影澄江湖。

倏忽霁飞雨,瀑流挂香炉。

悬崖残雪古,涧落垂虹孤。

耸目万仞表,茫茫飞鸟无。

飘然挹空翠,心与浮云俱。

我欲呼谪仙,结巢松已枯。

迟回徒仰止,飞鹢上天衢。

形式: 古风

题云林书隐图赠梅江许宗显

爱尔江海居,清风继箕颍。

起予丘中赏,逸兴探灵境。

粉墨含天光,丹青藏云影。

窗开象湖阴,帘捲龙峰顶。

林静弦诵閒,波空棹歌冷。

沧浪可洗心,白鸥待孤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