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被酒径泽隆准公,巨蛇溅血污剑锋。

鬼媪啾啾夜深哭,红旗昼满山之东。

入关坚守牧羝约,亲与降王除面缚。

以宽易暴法三章,告谕秦民皆喜跃。

董公遮道天遣来,发丧义帝师衔哀。

尝闻伯者假仁义,汉伯一著先胚胎。

范增趣舞谋自拙,玉斗何辜碎如雪。

伤残所过无一言,惟对君王数持玦。

一仁一暴胜负分,况有豪杰纷如云。

义旗东向无不捷,蹙项直至乌江濆。

归来丰沛乘黄屋,醉后高歌仍击筑。

千秋游子思故乡,特令此邑为汤沐。

我来访台正落晖,两碑对立高墙围。

台边古井不可问,千年事往人民非。

炎汉开基未为窄,泗上荒台仅寻尺。

兴亡百战无代无,登高一啸秋空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歌风台》由明代诗人杨廉创作,通过历史典故和想象,描绘了刘邦建立汉朝的辉煌历程以及歌风台的历史背景。诗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被酒径泽隆准公”,以“隆准”指代刘邦,形象地描绘了他饮酒后的豪迈之态。接着,“巨蛇溅血污剑锋”引用了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象征着他的崛起和反抗暴政的决心。随后,诗中描述了刘邦坚守与降王的约定,亲自处理降王,展现了其宽厚与智慧的一面。引入“以宽易暴法三章”的故事,进一步凸显了刘邦的仁德与政治策略。

“董公遮道天遣来,发丧义帝师衔哀”一句,借董公之手传达了天意,表达了对义帝的哀悼,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接下来,“尝闻伯者假仁义,汉伯一著先胚胎”则反思了权谋与仁义之间的关系,指出刘邦在权谋与仁义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范增趣舞谋自拙,玉斗何辜碎如雪”通过范增与刘邦之间的互动,揭示了战略失误与命运转折,以及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伤残所过无一言,惟对君王数持玦”描绘了刘邦在面对失败时的无奈与决绝,以及对君王的忠诚。

“一仁一暴胜负分,况有豪杰纷如云”总结了历史的规律,强调了仁慈与暴政的区别,以及英雄豪杰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最后,“义旗东向无不捷,蹙项直至乌江濆”描绘了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的壮丽景象。

“归来丰沛乘黄屋,醉后高歌仍击筑”展现了刘邦胜利归来的喜悦与豪情,以及他对音乐艺术的热爱。而“千秋游子思故乡,特令此邑为汤沐”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教诲。

“我来访台正落晖,两碑对立高墙围。台边古井不可问,千年事往人民非。”诗人亲自探访歌风台,感叹历史的沧桑变化,古井不再,人事已非,但历史的痕迹依然可见。

“炎汉开基未为窄,泗上荒台仅寻尺。兴亡百战无代无,登高一啸秋空碧。”最后,诗人感慨汉朝的开创虽不显赫,但历史的兴衰更替是永恒的主题,站在高处长啸,天空呈现出一片碧蓝,寓意着历史的深远与广阔。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54)

杨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林待用所画山水为王员郎作

王君此画来何从,自言昨得之林公。

公心欣然为挥写,苍烟老树山重重。

莓苔无尘水石净,中有袒裼遐栖翁。

养高习静君夙志,无乃聊寓烟霞胸。

我言是境皆脱洒,朝市亦有山林风。

正闻部符忽相促,淮阳征?行匆匆。

诗人王事念靡盬,未许箕踞休长松。

淮阳莆阳地虽异,公斋对此将无同。

不见濂溪庐阜下,曾志乡关在目中。

形式: 古风

莲龟呈祥庆人寿

泥中曳尾尘土缘,何如轻举游红莲。

花开玉井长十丈,瑞钟洛水经千年。

争如老子学辟谷,捉得灵龟当床足。

如雷鼻息撼蓬瀛,一睡交梨一回熟。

形式: 古风

食梨戏作

鹅声鹢鹢梨百颗,多谢乡人远遗我。

放鹅出笼且养之,爱渠日浴当清池。

梨择数颗呼爨仆,缊火爇薪为蒸熟。

擎来去柄削其皮,软脆颇足充吾饥。

记得往年涉远道,南北两京梨最好。

就中二美堪齐驱,雪梨香水天下无。

风滋露味生最上,熟之似员方竹杖。

西江所产涩者多,间如嚼木齿欲讹。

是品只可令熟啖,不比两京熟味淡。

噫嘻凡物皆有宜,岂独区区口腹梨。

形式: 古风

和储静夫户侍元武湖

群公湖上欣持杯,此会难再须徘徊。

百年籍册比铜版,祖皇严令如春雷。

就中半字谁敢裂,冤抑扣之自能雪。

环以波光水气寒,六月那知有炎热。

千棂万牖诸库开,我初见之犹惊猜。

承平户口转增益,但睹万国梯航来。

我朝声教皆渐被,周礼司徒掌舆地。

示来诗句何铿锵,剩有高才敌宾戏。

中洲去岸六七里,犹忆宿湖霄曳履。

画船上锁金钥收,极目惟看渺瀰水。

一来五日耗不通,纱窗夜夜明晴虹。

魂清少寐歌达旦,馀音下撼蛟龙宫。

廿年不到湖上路,回首光阴如箭去。

澄波照影衰鬓蓬,自觉容颜已非故。

沿堤高柳仍含烟,钟山一幅罨画然。

无端往事不可问,惟有景物如当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