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正月初八日入郡赴高校书之约二十二日出西郊即事

竹篱茅屋两三家,白昼青春自岁华。

碧縠水边搓柳线,绿罗天畔绣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竹篱笆围绕着稀疏的几户人家,白天里春光正好,岁月静好。
在碧绿的水面旁,妇女们正在搓捻柳条编成线,而在蓝天的边缘,她们仿佛在用绿色的丝线绣出桃花图案。

注释

竹篱茅屋:简陋的竹子篱笆和茅草房屋。
白昼:白天。
青春:春天。
岁华:岁月。
碧縠:清澈如碧玉的水面。
搓柳线:搓洗或编织柳条成线。
绿罗:绿色的丝织品。
绣桃花:用线在天空中绣出桃花的图案,可能是一种想象或比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画面。"竹篱茅屋两三家",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处宁静的乡村居所,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白昼青春自岁华"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四季更迭中青春永驻的情感,透露出诗人对青春美好的珍视与留恋。

"碧縠水边搓柳线"中的“碧縠”形容水的清澈,“搓柳线”则是乡间妇女在水边加工制线的景象,既展示了农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观察和同情。

"绿罗天畔绣桃花"中的“绿罗”可能指的是山野之中草木繁盛的景色,“天畔”则是山脚或远处的意思,“绣桃花”形容桃花如同精美的刺绣一样,这里用来描写春日里的自然景观,桃花烂漫如织好的刺绣,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艺术造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闰十一月东行腊月立春夜秀州船埸桥玩月甲辰正月廿四日出都城廿七日晓行即事

鸦声欲断雉声起,柳眼已青桑眼黄。

故乡春事正如许,春事只缘思故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到高亭山望南北高峰

每泛西湖不忍还,高亭数叠出云间。

如今回至高亭路,却望西湖数叠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夜兴

簟纹如水浸蟾光,睡觉湖边月半床。

道是广寒疑不是,月中那得藕花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夜坐有感

前贤相遇是前程,不见斯人莫误行。

白面书生那解事,只将文字住京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