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佛教场景。"隐树为莲座"形象地写出僧人在树林中以树荫为修行之地,如莲花般端坐,暗示出内心的清净与超然。"鸣螺集梵筵"则描绘了僧众聚集诵经的声音,犹如海螺声在佛堂回荡,营造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诗人进一步思考佛家的修行与轮回:“不知成佛后,犹记下生年”,表达对佛法究竟的理解,即使成佛,是否还会记得前世之事,流露出对生死轮回的哲思。"义岂因文字"强调佛法并非单纯依赖文字传授,而是需要亲身实践和体验,体现了佛教注重实修的特点。
最后两句"閒来林下坐,亦是小参禅",诗人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禅意,即使是闲暇时坐在林下,也是修行的一部分,体现了禅宗的日常生活化和随缘自在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禅修体验,展现出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