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寺阁遇两蜀僧

南朝宫阙悉榛荆,尚有栴檀阁未倾。

坐看青山围建业,来从赤脚下桐城。

残英偶尔馀春色,布谷泠然早夏声。

万里峨眉僧接䣛,小窗深泼夕阳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界寺阁的景象以及与两位来自蜀地的僧人的相遇。首句“南朝宫阙悉榛荆”描绘了南朝宫殿如今荒废,杂草丛生的景象,暗示历史的变迁。接着“尚有栴檀阁未倾”则点出在一片荒芜中,仍有一座栴檀阁屹立不倒,象征着某种永恒或精神的坚持。

“坐看青山围建业,来从赤脚下桐城”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可能寓含着对人生旅程的思考。青山环绕建业(南京),赤脚行走至桐城,既体现了行旅的自由与洒脱,也暗含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残英偶尔余春色,布谷泠然早夏声”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夏日即将到来的时节景象。残花虽已凋零,但仍有春色留存;布谷鸟的叫声清冷而悠长,预示着夏天的到来。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万里峨眉僧接䍦,小窗深泼夕阳明”则是对两位来自峨眉山的僧人的描写。他们或许正沿着山路而来,与诗人相遇于小窗之下。夕阳的余晖洒满窗户,不仅照亮了房间,也映照出了僧人与诗人之间可能的对话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其一)

锁闱将辟始闻名,梦过春秋二十更。

三省最迟麾出把,九州独许盖先倾。

山当萧寺时停骑,身付扁舟欲濯缨。

我亦举头偕众望,谢公终起为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其二)

君与名山㝛有期,那应长闭入车帷。

好乘腰脚年来健,遍揽烟霞物外奇。

僧俗总随云水㝛,渔樵或与姓名知。

故当饱历人閒路,归见桃花一笑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重㝛幽栖寺

南山东面最孤鶱,拄杖时攀问法源。

绀宇中临千嶂小,黄梅旁出一枝尊。

春阶雨歇才悬榻,夏院阴成又扣门。

深洞了无来去迹,只馀石溜滴苔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陈东浦方伯招饮瞻园次韵

前代英雄不可寻,千秋台榭敞凭襟。

欹松立石泠风度,暗草丛花夕照深。

官阁留传多故实,谢公寝处惬山林。

酒阑倚槛容吟啸,无那高垣易夕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