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三)

壬辰困重围,金粟论升勺。

明年出青城,瞑目就束缚。

毫釐脱鬼手,攘臂留空橐。

聊城千里外,狼狈何所托?

诸公颇相念,馀粒分凫鹤。

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

一冬不制衣,缯纩如纸薄。

一日仅两食,强半杂藜藿。

不羞蓬累行,粗识瓢饮乐。

敌贫如敌寇,自信颇亦悫。

儿啼饭箩空,坚阵为屡却。

沧溟浮一叶,渺不见止泊。

五穷果何神,为戏乃尔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艰难困苦中的生活状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开篇“壬辰困重围,金粟论升勺”,以壬辰年的大困境起笔,形象地描绘了物资极度匮乏的场景,粮食如同升勺般珍贵。接着,“明年出青城,瞑目就束缚”描述了作者在次年从青城出发,面对束缚与困境的决心。

“毫釐脱鬼手,攘臂留空橐”表现了作者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与求生的勇气。“聊城千里外,狼狈何所托?”则表达了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诸公颇相念,馀粒分凫鹤”写出了在困境中得到朋友的关怀与帮助,虽微不足道,但也足以温暖人心。

“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即使有所损失,也无法弥补巨大的缺口。“一冬不制衣,缯纩如纸薄”描绘了冬天无衣可穿的凄凉景象,“一日仅两食,强半杂藜藿”则展示了饮食的简陋与艰苦。

“不羞蓬累行,粗识瓢饮乐”展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即使生活艰难,也能从中找到乐趣。“敌贫如敌寇,自信颇亦悫”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坚定信念与自我安慰。“儿啼饭箩空,坚阵为屡却”描绘了家庭的困苦与坚持,即使食物匮乏,也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最后,“沧溟浮一叶,渺不见止泊”以大海中的一片叶子比喻个人在广阔世界中的渺小与无助,“五穷果何神,为戏乃尔虐”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质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四)

旧隐嵩山阳,笋蕨丰馈饷。

新斋淅江曲,山水穷放浪。

乾坤两茅舍,气压华屋上。

一从陵谷变,归顾无复望。

渔樵忆往还,风土梦间旷。

恍如悟前身,姓改心不忘。

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

今年僦民居,卧榻碍盆盎。

静言寻祸本,正坐一出妄。

青山不能隐,俯首入羁鞅。

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

空悲龙髯绝,永负鱼腹葬。

置锥良有馀,终身志悲怆。

形式: 古风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五)

国史经丧乱,天幸有所归。

但恨后十年,时事无人知。

兴废属之天,事岂尽乖违。

传闻入雠敌,秖以兴骂讥。

老臣与存亡,高贤死兵饥。

身死名亦灭,义士为伤悲。

哀哀淮西城,万夫甘伏尸。

田横巨擘耳,犹为谈者资。

我作南冠录,一语不敢私。

稗官杂家流,国风贱妇诗。

成书有作者,起本良在兹。

朝我何所营,暮我何所思。

胸中有茹噎,欲得快吐之。

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

造物留此笔,吾贫复何辞。

形式: 古风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六)

此州多寓士,论年悉肩随。

风波同一舟,奚必骨肉为。

倪家莲花白,每酿必见贻。

季昌妙琴事,足以相娱嬉。

郭侯家多书,篇帙得遍窥。

赵子笃于学,间以问所疑。

王生旧邻舍,穷达心不移。

千里访存殁,十口分寒饥。

独有仲通甫,天马不可羁。

直以论诗文,稍稍窥藩篱。

永怀王与李,朔漠行当归。

书来闻吉语,报我脱絷维。

惭非一狐腋,不直五羖皮。

我作野史亭,日与诸君期。

相从一笑乐,来事无庸知。

形式: 古风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

亭亭祠宫桧,郁郁上云雨。

扶持几来年,造物心独苦。

青馀玉川润,根入铁岸古。

虽含栋梁姿,斤斧安得取。

沇洑地中久,骇浪思一鼓。

天柱屹不移,水国奠平土。

乾坤此神物,甲乙存世谱。

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

秦松徒自污,蜀柏聊共数。

会待十抱成,兹焉重摩拊。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