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对文殊话颂

清凉感现圣伽蓝,亲对文殊接话谈。

言下不通好消息,回头祇见翠山岩。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无著对文殊话颂》由唐代的丽天和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与文殊菩萨的对话经历。诗中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理解与个人修行的感悟。

首句“清凉感现圣伽蓝”,以“清凉”二字开篇,不仅描绘了圣洁的伽蓝环境,更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里的“清凉”不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是心灵上的解脱与净化,预示着接下来的对话将带来精神上的启迪。

“亲对文殊接话谈”,点明了对话的对象是文殊菩萨,文殊在佛教中象征智慧,此处“亲对”二字,表达了对话的亲密与直接性,也暗示了对话内容的重要性与深刻性。

“言下不通好消息”,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对话中未能直接传达出某种重要的信息或启示,但并非完全如此,而是强调了沟通的复杂性和微妙之处。在禅宗中,有时“不言之言”比言语本身更为重要,这里可能是在暗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超越语言的表达。

“回头祇见翠山岩”,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收尾,形象地描绘了对话结束后,诗人回望时所见到的景象——翠绿的山岩。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描述,更寓意着对话后的内心感受——如同山岩般稳固而深远,暗示了对话带来的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积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次与文殊菩萨的对话,展现了禅宗中追求内心清净、智慧增长的过程,以及对话后心灵的升华。诗中蕴含的禅意与哲理,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自我与宇宙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1)

丽天和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古寺作

此寺何年造,问僧僧不知。

系马枯松下,拂尘读古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游南雁荡

十年曾作雁山期,今日来看似故知。

好鸟隔林歌侑酒,飞花绕笔索题诗。

云霞眼底原无物,丘壑胸中似有奇。

萝月松风清似水,何妨游衍咏归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始迁青溪望吴兴故里

平生愿嗣叔庠微,谁识飘零事已非。

霅水远从云外隔,澄江独向月中归。

烟横野渡行舟稳,露下衡门步屐稀。

潮夕不通音问杳,故乡冷落钓鱼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偈(其一)

明招一拍和人希,此是真宗上妙机。

石火瞥然何处去,朝生凤子合应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