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题为《雾灵山》。诗中描绘了雾灵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国家的深沉情感。
首联“昔人说法暮云残,几度劳歌秋草寒”以“昔人”与“暮云”开篇,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诗人仿佛在追忆往昔,感叹时光的无情。接着,“几度劳歌秋草寒”一句,通过“劳歌”和“秋草寒”描绘了一幅秋日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颔联“日月四千俱佛土,山河百二尽龙蟠”转而赞美雾灵山的自然美景。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日月与佛土相提并论,山河与龙蟠并举,既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神圣。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山河之美,也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颈联“南瞻御气长安近,北俯胡沙属国宽”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通过“南瞻”与“北俯”的视角转换,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国家的南北两端,表达了对国家疆域的广阔和统一的自豪之情。“长安近”和“属国宽”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深切关注。
尾联“乐界自迷归去路,却嫌苦海殢缨冠”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在“乐界”中迷失了“归去路”,意味着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感到内心的困惑与迷茫;“却嫌苦海殢缨冠”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反感,渴望摆脱尘世的羁绊,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雾灵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国家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