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在丙子年除夕时,在官署中所感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国家、事业的忠诚与忧虑。
首联“五十春光隔曙晖,风尘未晤梦中非”,开篇即以“五十”之龄感叹时光飞逝,虽有“曙晖”(黎明的光辉)照耀,却因“风尘”(世事纷扰)未能如愿相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颔联“半生俯仰天应识,三辅蹉跎腊又归”,诗人回顾自己半生的经历,虽历经沧桑,但天地间似乎已识得他的辛劳与付出。同时,又以“三辅”(古代地名,泛指京城附近地区)和“腊又归”(农历十二月,年末),暗示着岁月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
颈联“杯酒忽惊寒漏尽,垄云故与片心违”,通过饮酒的场景,表达时间的紧迫感。寒夜的钟声即将敲响,预示着新年的到来,而诗人的心却与外界的云层产生了距离,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矛盾。
尾联“共君莫话当年事,赤胆犹殷白发稀”,诗人劝慰一同饮酒的朋友,不要谈及往昔之事,因为他的忠心(“赤胆”)仍在,只是岁月不饶人,白发已稀。这既是对朋友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忠诚与老去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国家、事业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