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送潘令之邯郸(其一)》。诗中描绘了春日邯郸的繁华景象,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邯郸的美丽与生机。
首句“春满邯郸十万家”,开篇即点出邯郸在春天的繁盛景象,满城皆是生机勃勃的春色,十万家户,家家户户都沐浴在春光之中。接着,“若为潘令斗繁华”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即将前往邯郸的潘令的期待,暗示潘令的到来将使邯郸的繁华更上一层楼。
后两句“请看如玉丛台女,岂让河阳县里花。”则是对邯郸独特魅力的进一步描绘。将邯郸的女子比作“如玉丛台女”,既赞美了她们的美丽,也暗示了邯郸的名胜古迹——丛台的美艳。同时,又以“河阳县里花”作为比较对象,强调了邯郸女子之美不仅不逊于河阳的名花,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通过对比,不仅突出了邯郸女子的美丽,也间接赞美了邯郸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繁华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邯郸繁华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即将前往的潘令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邯郸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诗中的形象生动鲜明,情感饱满丰富,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